江西省教師資格認定機考專用
小學教育學真題精粹試卷一
一、單選題(在每小題的4個備選答案中,選出1個正確答案, 錯選、多選或不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30分)
1.“人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后,才能成為一個人。”這說明教育是( )。
A.傳遞社會經驗的活動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動
C.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D.保存人類文明的活動
2.傳授系統知識,促進學生發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 )。
A.課外活動
B.班主任活動
C.教學活動
D.實踐活動
3.蘇格拉底的“產婆術”教學法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
A.啟發性
B.直觀性
C.鞏固性
D.循序漸進
4.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教科書( )制度。
A.認定
B.審定
C.選定
D.國定
5.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保證是( )。
A.智育
B.體育
C.德育
D.美育
6.實施小學生德育的出發點是( )。
A.德育內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目標
D.德育途徑
7.學校、家庭、社會的溝通者是( )。
A.校長
B.教導主任
C.科任教師
D.班主任
8.人類教育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是( )。
A.社會生產力
B.人口數量
C.科學技術
D.自然環境
9.初等義務教育普遍實施于( )。
A.17世紀末
B.18世紀末
C.19世紀末
D.20世紀初
10.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促使科學技術再生產的最主要途徑是( )。
A.學校教育
B.高新技術的應用
C.科學理論的產生
D.完善的社會制度
11.學校課外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 )。
A.群眾性活動
B.個人活動
C.社會活動
D.小組活動。
12.課程改革就其實質來說,就是課程( )的問題。
A.現代化
B.綜合化
C.系統化
D.理論化
13.“明人倫”是我國( )社會的學校教育目的。
A.原始
B.現代
C.古代
D.民國時期
14.被稱為“現代教育測驗之父”的是( )。
A.杜威
B.桑代克
C.泰勒
D.賴斯
15.童年期是生理發展( )的時期。
A.相對穩定與不平衡
B.變化與不平衡
C.相對穩定與平衡
D.變化與平衡
16.小學生記憶的主要方式是( )。
A.動作記憶
B.思維記憶
C.理解記憶
D.形象記憶
17.教師最基本的權利是( )。
A.管理學生權
B.教育教學權 .
C.科研活動權
D.參加進修權
18.師生關系從本質上講是一種( )。
A.人一物關系
B.授一受關系
C.道德關系
D.人一人關系
19.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是熟練地掌握( )的內容。
A.教學計劃
B.教學大綱
C.教科書
D.教學目標
20.我國小學課程的設計要適合小學兒童( )的特點。
A.知識掌握
B.能力培養
C.品德養成
D.身心發展
21.教學認識的主體是( )。
A.教師
B.教學內容
C.學生
D.教材
22.衡量一個人認識與修養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是( )。
A.認識
B.情感
C.意志
D.行為
23.直接教學和學生自學或作業交替進行,并在我國農村普遍使用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班級授課制
B.分組教學
C.復式教學
D.現場教學
24.上好一節課的先決條件是( )。 ,
A.熟練掌握知識
B.精心選擇教法
C.設計教學環節
D.用心備課
25.德育目標確定了培養人的總體規格和要求,但必須落實到( )。
A.德育方法上
B.德育規律上
C.德育內容上
D.德育原則上
26.人身心發展的源泉與動力是( )。
A.遺傳
B.環境
C.教育活動
D.個體主觀能動性
27.訓練班級成員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最好載體是( )。
A.小組
B.班集體
C.年級
D.少先隊
28.集體發展的方向和動力是( )。
A.規章制度
B.集體輿論
C.生活準則
D.共同目標
29.現代教育的特征是( )。
A.生產知識教育
B.科技教育
C.人文教育
D.共產主義思想教育
30.由“雙軌制”向“分支型”學制演變是( )的學制改革內容。
A.中國
B.美國
C.日本
D.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