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教師資格認定機考專用
小學教育學真題精粹試卷二
一、單選題
1. B 【解析】狹義的教育指的是學校教育。
2.C 【解析】楊雄《法言•學行》中言:“師者,人之模范。”
3.B 【解析】道德意志是指人們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自覺能動性。它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
4.B 【解析】宋代以后,程朱理學成為國學,儒家經典被縮減為《四書》、《五經》,《四書》被作為教學的基本教材和科舉考試的依據。
5.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也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教育的終身化;二是教育的全民化;三是教育的民主化;四是教育的多元化;五是教育科技的現代化。
6.D 【解析】教育美育就是通過建立審美化的教育活動而實現的存在于全部教育過程之中的一種美育。師表美就是教育美的一種。
7.D 【解析】《義務教育法》第l條規定:“為了發展基礎教育,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8.B 【解析】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文化修養和多種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諧發展,教育內容比較豐富,教育方法也比較靈活。
9. C 【解析】杜威主張教育為當下的生活服務,教育即生活。
10.D 【解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確立了科學的人的發展觀,指明了人發展的必然規律,是我國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
11.C 【解析】“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詞原是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對作家的稱謂,后來被教育家加里寧引用到教育界。
12.B 【解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的意思是說:教學沒有條理,不按學習的認知規律進行,就會讓人感到頭緒混亂而難以理解。
13.C 【解析】《學記》指出“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說明古代學校既有正課學習,又有課外活動。
14.A 【解析】教學過程主要是一種認識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
15.C 【解析】教學活動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雙邊活動,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主導作用。
16.C 【解析】談話法也叫問答法。
17.D 【解析】全民教育是近l0年來在世界范圍內興起的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運動。
18.A 【解析】洛克的白板說認為人的心靈猶如一塊白板,本身沒有內容,可以任人涂抹,外在的力量決定了人的發展狀況。
19.D 【解析】小學生記憶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記憶。
20.C 【解析】教師職業是一種專門的職業。
21.A 【解析】孔子大力創辦私學,培養了大批人才。
22.D 【解析】隱私權指學生有權要求擁有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讓他人獲知或干涉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信息或生活領域。教師不應該隨意宣揚學生的缺點和隱私,不應該隨意私拆、毀棄學生的信件、日記等。
23.A 【解析】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紐斯。
24.B 【解析】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學校教育必須以教學為主。
25.B 【解析】“環境決定論”認為,人的發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諸如環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響和學校的教育等。“嚴師”和“棍棒”即為外在壓力。
26.D 【解析】“十年”、“百年”體現了教師勞動的長期性。
27.A 【解析】課外活動不可能代替課堂活動,課外活動是正規的教育活動,課外活動應與課堂教學的教育目標保持一致。
28.C 【解析】診斷性測試能夠反映學習中常見的錯誤,診斷學習困難,特別是能找到困難的成因。診斷性測試的目的是發現問題,評分不作為正式成績。
29.A 【解析】墨翟以“兼愛”和“非攻”為核心思想,同時注重文史知識的掌握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注重技術的傳習。
30.A 【解析】狹義的小學教育目的是國家對在小學中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總要求。
二、多選題
1.ABCDE 【解析】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
2.ABC 【解析】D、E說法錯誤。
3.ABCE 【解析】不聘不是聘任教師的方式。
4.ABE 【解析】布盧姆認為完整的教育目標分類應當包括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
5.ACDE 【解析】B不是現代教育的特征。
6.BCDE 【解析】A說法錯誤。
7.ABCD 【解析】學歷教育不屬于學校教育。
8. ADE 【解析】教育活動的“三結合”主要是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結合。
9.ABCDE 【解析】五個選項都屬于學校文化的內容。
10.ABCDE 【解析】個體的身心發展遵循著某些共同的規律,這些規律制約著教育工作。’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包括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和個體差異性。
11.ABCD 【解析】見“義務教育”之“義務”的具體內容。
12.ADE 【解析】學校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按活動的人數和規模可分為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和個人活動。 ’
13.ADE 【解析】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教育是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傳遞社會生活經驗的活動。
14.ACDE 【解析】l989年11月2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的核心精神是維護少年兒童的社會權利主體地位。這一精神的基本原則是兒童利益最佳原則、尊重兒童尊嚴原則、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原則、無歧視原則。
15.ABCD 【解析】教師進修主要是提高教學水平,E不選。 ,
16.ABCDE 【解析】課程計劃的基本內容包括教學科目的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與學周安排。 .
17.BCD 【解析】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認為,教育起源于社會性生產勞動。
18.BD 【解析】小學德育內容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
19.ACD 【解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主要是學校與家長的互動。
20.AE 【解析】“環境決定論”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否認遺傳的作用;二是夸大環境和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