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
21.庫姆斯的非正規教育的概念、伊里奇的非學校化觀念是 教育思潮的代表。
22.“學不躐等”體現了的教學原則。
23.教育對生產力水平的促進作用主要通過兩方面來實現,即教育再生產勞動和教育。
24.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各群體所具有的思想觀念和。
25.人的力量是指身體力量與的綜合。
26.“危險期”或“心理斷乳期”出現在人生的期。
27.素質教育是以培養為重點的教育。
28.課程目標四個方面的規定性是指時限性、具體性、和操作性。
29.學生發展的可能性和可塑造性轉為現實性的條件是。
30.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 。
三、簡答題
31.簡述現在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
32.簡述教育對科學技術發展的作用。
33.簡述環境在個體發展中的作用。
34.簡述教科書編寫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四、論述題
35.試述德育的社會模仿模式的理論假設和基本特征。
五、案例分析
36.王老師在上科學課的時候,發現課代表李明心不在焉,不停的做小動作,干擾其他同學聽課,王老師強壓怒火,決定通過提問為難一下李明,沒想到李明對一些超綱內容頁能對答如流。
針對李明的情況,怎么進行教育呢?王老師產生了一個大膽的設想:讓李明保證掌握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自主選擇學習地點、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單獨進行評價。學校肯定了王老師的想法,對李明進行了單科免修。
從此,每當上科學課時,李明就到圖書館查閱資料,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王老師則引導李明凝練方向,選擇課題,指導他學習方法,解答他提出的各種問題,鼓勵他撰寫研究論文,后來,李明的小論文《陽臺蔬菜種植水循環利用》獲得了全國中學生科技競賽論文評比優勝獎。
請結合案例談談,王老師的做法體現了教學課程的什么規律?她在教學過程中遵循了什么樣的教學原則?并用所涉及到的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闡釋和評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