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蘇省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真題試卷及答案
一、選擇題
1、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萌芽于夸美紐斯的()
A.《教育漫話》
B.《大教學論》
C.《愛彌兒》
D.《普通教育學》
2、決定教育領導權的是()
A.政治經濟制度
B.生產力水平
C.科學技術
D.文化傳統
3、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個體認知按照感知運算水平、前運算水平、具體運算水平、形式運算水平的順序發展,這表明個體身心發展具有()
A.階段性
B.順序性
C. 不平衡性
D.互補性
4.“目標即價值,假如目標有價值,并且人們愿意獲得它,那么它便能使學生付出為達到該目標所需要的力量”體現了教育目的的()
A.導向作用
B.評價作用
C.激勵作用
D.指導作用
5.夸美紐斯說“教師的職務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體現了教師職業的()
A.示范者角色
B.傳道者角色
C.管理者角色
D.朋友角色
6.師生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
A. 民主平等關系
B.授受關系
C.相互促進關系
D.朋友關系
7.了解所教學科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屬于教師的()
A.人格素養
B.學科專業素養
C.職業素養
D.教育專業素養
8.根據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層次,課程可分為()
A.小學課程,初中課程,高中課程
B.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
C.工具型課程,知識型課程,技能型課程
D.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
9.整個課程編制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準則是()
A.課程內容
B.課程實施
C.課程目標
D.課程目標
10.影響學生學習特點的因素()
A.基礎因素、內部因素、環境因素
B.基礎因素、個人因素、外部因素
C.心理因素、內部因素、外部因素
D.基礎因素、內部因素、外部因素
11.課程表的安排應遵循的原則是()
A.適應性原則、遷移性原則、生理適宜原則
B.整體性原則、啟發性原則、生理性原則
C.整體性原則、遷移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
D.整體性原則、遷移性原則、生理適宜原則
12.“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要求教師必須遵循()
A.直觀性原則
B.系統性原則
C.啟發性原則
D.鞏固性原則
13.一般來說,在一節課的構成中,最為基本的教學環節是()
A.組織教學
B.檢查復習
C.講授新教材
D.鞏固新教材
14.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切當的工具,系統的收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認知行為上的變化信息,并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進行價值判斷,這一過程是()
A.考試
B.學業評價
C.自我評價
D.學業測量
15.在教學策略中,強調知識結構,主張抓住知識的主干部分,削枝強干,構建簡明的知識體系屬于()
A.結構化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綜合型策略
16.學校德育工作的出發點是()
A.德育目標
B.德育內容
C.德育方法
D.德育形式
17.把兩個年級以上的兒童編在同一個教室,由一位教師在同一課堂內分別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育的組織形式是()
A.復式教學
B.道爾頓制
C.小組教學法
D.班級授課制
18.在世界教育史上,率先正式使用“班級”一詞的教育家是()
A.夸美紐斯
B.凱洛夫
C.杜威
D.艾拉斯莫斯
19.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集體和個人的管理有機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是()
A.平行管理
B.常規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標管理
20.班級建設最重要的是規劃班級建設的()
A.目標
B.內容
C.方法
D.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