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教師資格認定中學教育心理學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
1.【精析】B在西方公認的科學教育心理學奠基人是桑代克。
2.【精析】C 自然實驗即在真實的課堂環境中教學或其他實驗處理進行比較長的時間的考察。
3.【精析】B在教師成長的階段中,關注情景階段教師所關注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課,并由此使他們很關心班級的大小、時間的壓力、備課材料是否充分等與教學有關的問題。
他們將注意力轉向到關注學生的成績上了。
4.【精析】D在皮亞杰看來,影響認知發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物理環境、社會環境和平衡化。
5.【精析】C社會自我指個人對自己的社會屬性的意識,包括自己在各種社會關系中的角色、地位、權力、人際距離等方面的意識。
6.【精析】A認知方式為場依存型的人的態度和自我知覺更易受周圍人們,特別是權威人士的影響和干擾,善于察言觀色。
7.【精析】A 學習是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由經驗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相對持久的變化。
8.【精析】A 言語信息學習即掌握以言語信息形式傳遞的內容,或學習結果是以言語信息表達出來的。
9.【精析】D建構學習論認為學生的知識不是靠教師的講解獲得,而是通過他自己的新舊知識相互作用而生成建構的。
10.【精析】B學生為了排名而努力學習,這是屬于外部動機中的附屬內驅力。
11.【精析】C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
12.【精析】D他人支持的利用指善于利用老師的幫助、同學的幫助,以及通過同學間的合作與討論來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合作學習便體現了他人支持策略。
13.【精析】C根據產品創造的價值意義不同,創造可分為真創造和類創造。
14.【精析】B研究表明,大多數9歲以下的兒童以及少數青少年處于前習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處于習俗水平,后習俗水平一般要到20歲以后才能出現,而且只有少數人才能達到。
15.【精析】A 在教育過程中強調“設身處地”地理解學生,這是重視移情效應的教育方式。
二、填空題
16.學與教 17.經驗+反思
18.自我同一性 19.結果的原因歸究
20.形式訓練 21.廣泛性
22.心智或智慧(智力)技能 23.練習
24.精加工 25.功能固著
26.創造性想象 27.有相關的非線性關系
28.初中二 29.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
30.集權型 31.內向退縮型
32.預防 33.同伴群體
34.標準或自我參照測評 35.替代
免費模考:2014年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心理學》考前測試卷
臨考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