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論述題
42.第一,創設有利于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1)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教師應給學生創造一個能支持或容忍標新立異者或偏離常規思維者的環境,讓學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曲”,即給學生創造較為寬松的學習心理環境。(2)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余地。在可能的條件下,應給學生一定的權力和機會,讓有創造性的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干自己想干的事,為創造性行為的產生提供機會。(3)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應使考試真正成為選拔有能力、有創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試的形式、內容等方面都應考慮如何測評創造性的問題。
第三,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4)保護好奇心。應接納學生任何奇特的問題,并贊許其好奇求知。好奇是創造活動的源動力,可以引發個體進行各種探索活動,應給予鼓勵和贊賞,不應忽視或譏諷。(2)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對學生所提問題,無論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態度接納他所提出的問題。對出現的錯誤不應全盤否定,更不應指責,應鼓勵學生正視并反思錯誤,引導學生嘗試新的探索,而不循規蹈矩。(3)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應重視學生與眾不同的見解、觀點,并盡量采取多種形式支持學生以不同的方式來理解事物。對平常問題的處理能提出超常見解者,教師應給予鼓勵。(4)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非邏輯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成分,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猜測,進行豐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規的答案。(5)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通過給學生介紹或引導閱讀文學家、藝術家或科學家傳記,或帶領其參觀各類創造性展覽、科學博物館、與有創造性的人直接交流等,使學生領略到創造者對人類的貢獻。
第三,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1)發散思維訓練。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有多種,如用途擴散、結構擴散,方法擴散與形態擴散等。(2)推測與假設訓練。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對事物的敏感性,促使學生深入思考,靈活應對。(3)自我設計訓練。這是一種靈活性較強的訓練課程,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及其知識經驗,并要注意從活動中激發學生創造的積極性。(4)頭腦風暴訓練。通過集體討論,使思維相互撞擊,迸發火花,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
43.盡管學習策略影響學習效率,人們在學習時也常使用各種策略。.但是,學習策略的價值是受具體情境制約的,表現出具體性、個體性等。為此,在學習策略的教學和訓練中,必須遵循其基本原則;這些基本原則主要有:
(1)主體性原則,即任何學習策略的訓練和使用都有賴于學生主動性和能動性,的充分發揮。要向學生闡明策略教學的目的和原理,使其領會,同時,教他們何時、何地與如何使用策略。而且要給學生充分的運用學習策略的機會,并指導他們分析和反思策略使用的過程與效果,以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監控。(2)_內化性原則,即學生學習策略的學習,不但要不斷重視學習的實踐,還要逐步將新策略與自己頭腦中已有的有關策略知識整合在一起,并內化自己的學習能力,以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靈活,熟練地應用,形成新的認識和能力。(3)特定性原則,即學習策略一定要適合于學習目標和學生類型。針對學生的發展水平來確定所學的學習策略。同時,還要考慮學習策略的層次,必須給學生大量的各種各樣的學習:策略。(4)生成性原則,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利用學習策略對學習材料進行重新加工(即高度的心理加工),生成某種新的東西。策略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使學生在策略學習過程中領悟到什么是策略、策略運用的有效性,能有意識地去發現策略、總結策略,從而生成適合自己的新策略。學生能生成新策略也就標志著他們真正的“學會了學習”。(5)效能性原則,即一定要給學生一些機會使學生感受到策略的效力,還要讓學生有信心學好學習策略,樹立學習策略的個人效能感。同時,教師要在學生具體學習時,不斷向學生提問和測查,并根據這些評估給學生定成績,促進學生使用策略,以體驗到使用學習策略的收獲。特別是高中生,他們已積累了很多屬于自己的學習策略,對于新的學習策略不愿去嘗試,除非能給學習成績帶來很大的提高。
免費模考:2014年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心理學》考前測試卷
臨考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