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解析】“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當把學生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因性別、民族、地域、經濟狀況、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視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2、C【解析】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上,經歷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標志為蒸汽機的發明、電力的發明、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原子能的發明和使用。
3、B【解析】中國第一部完整的歷書是《太初歷》。公元前l04年(元封六年),經司馬遷等人提議,漢武帝下令改定歷法。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了《太初歷》。《太初歷》規定一年等于365.2502日,一月等于29.53086日;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正月為歲首;開始采用有利于農時的二十四節氣;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調整了太陽周天與陰歷紀月不相合的矛盾。這是我國歷法上一個劃時代的進步。《太初歷》還根據天象實測和多年來史官的記錄,得出一百三十五個月的日食周期。《太初歷》不僅是我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歷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它問世以后,一共行用了一百八十九年。
4、B【解析】“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韓愈。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他與柳宗元、蘇軾、蘇轍、蘇洵、曾鞏、歐陽修、王安石合稱為唐宋八大家
5、C【解析】與歸納思維方向相反的思維方法是演繹。
6、C【解析】因果分析主要分析的是事物為什么。
7、A【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條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

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14、C【解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規定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要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鼓勵地方和學校大膽探索和試驗,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創新人才培養體制、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質量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加快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對高質量多樣化人才需要與教育培養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眾期盼良好教育與資源相對短缺的矛盾、增強教育活力與體制機制約束的矛盾,為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15、D【解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規定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公平的關鍵是機會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責任在政府,全社會要共同促進教育公平。
16、D【解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規定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講師,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準,建立健全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17、C【解析】分析可知,題干主要說的是官員退休時一般會寫些東西留給后人,并未涉及到“好的風尚”或“教訓”等內容,可以排除A、B兩項。根據題干說的“為官一生”、“退休”等可知此處填“持續性”要更恰當。故本題答案為C。
18、A【解析】句中說的是交通問題由來已久,了解到這一點,對這個問題的態度便不會那么緊張,據此排除與此意明顯相悖的8、D項。第三空中“調整”所含的主動改變的態度較“反應”更符合句意。本題選A。
19、D【解析】根據題意可知,第三空內容是對“頭懸梁,錐刺股”這種行為的描述。得不償失:指得到的利益抵償不了所受的損失。強人所難:指勉強別人做不愿做或難做的事。矯揉造作:形容裝腔作勢,故意做作。觸目驚心:指看到某種嚴重情況引起的內心震動。結合詞義和語境可知,“觸目驚心”最恰當。且第一空的“極端”和第二空的“束縛”也符合句意。故正確答案為D。
20、C【解析】前兩空為逆對應關系,“致力”于“表面繁榮、豪華的發展模式”,就不可能“注重”“對百姓的服務功能”,故排除D項。A項“輕視”與8項“漠視”表示主觀上對“百姓功能服務”的漠然與看不起,不符合政府的職能,而“忽視”則表示疏忽大意,傾向于工作中存在的失誤,符合句意,且“忽視”也與第一空的“熱衷”形成逆對應關系,故答案選C。
21、A【解析】文段主要講述了為什么在法國不被認可的《茶花女》,在中國卻能流行,最后一句點名原因一一生逢其時,即有一定社會背景。故答案為A。本題也可通過主題快速排除。文段一直圍繞《茶花女》這一主題來論述,而選項中只有A項有主題詞《茶花女》,故為正確答案。
22、D【解析】根據文段中的“同時”可知,前后兩部分內容為并列關系。前一部分說明科技的創新使文化產品的

同類試題推薦:
10天掌握90%考點>>倒計時"教師資格統考"精準輔導,點睛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