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參考答案]王老師的行為屬于典型的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是不符合素質教育理念的做法。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要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全面的發(fā)展。小蕾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是對朗誦很感興趣,王老師不應諷刺她,而應該鼓勵她。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這要求教師不僅僅向學生傳播知識,更要促進學生個性和諧、健康地發(fā)展,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王老師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對成績不好的學生諷刺、打擊,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如果我是王老師,我會鼓勵小蕾勇敢地表現(xiàn)她的特長,同時幫她在這方面樹立自信,在此基礎上,對她的學習進行指導,使她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2.[參考答案]由于教學面對的是千差萬別的活生生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習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時如何處理這些看似不起眼,卻有可能給學生帶來重大影響的問題,就成為教師不可回避的職責。在該材料中,這位教師沒有草率地批評“遲遲未動筆”做作業(yè)的男生,而是巧設臺階,留給學生充分的余地,不僅體現(xiàn)出高超的教學技巧,而且表現(xiàn)出了一個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這看似尋常的一個舉動,卻能極大地觸動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學生積極學習、努力向上的干勁,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有時,教師的一個善意微笑.就能打開學生緊閉的心扉;教師對學生一個贊許的點頭,就能給學生極大的勇氣。對于教師而言,不過分緊逼.為學生留有余地,也許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3.[參考答案]馬老師的做法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強調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成長.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性,滿足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要求。
在以上案例中馬老師知道小妮空間想象力很強.而小剛一向身體靈活,運動能力強,這說明馬老師充分了解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別差異。同時,對于小妮,老師對她說:“你可以想象,你有個氣球,你雙手使勁壓氣球,氣球體積變小了,這時壓力變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對,體積再小,壓力會更大,甚至還會爆了呢。”而對于小剛,馬老師則說:
“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氣,別讓氣體漏出,然后用手壓住一側面頰,嘴里的氣體體積變小了,你會感到壓力變大,使另側面頰變得硬邦邦,當你把手松開,口腔空間變大,壓力小了,面頰也軟了。”這體現(xiàn)了馬老師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臨考沖刺:11.5各科深度預測試卷及答案 全真模擬題最后沖刺 歷年核心考點
考試,沒一點把握?跟著老師,用7天時間,輕松把握考試重點,一次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