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析題
7.現(xiàn)代教育的活動中心觀點就意味著活動應該成為教學的目的和中心。
8.個別化教學就是個別教學。
9.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三、簡答題
10.簡述班級授課制的優(yōu)點。
11.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jù)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題
12.一位教師教授“因式分解”這一單元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基礎知識差別較大,于是對八位成績好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讓他們到圖書館自學《因式分解及其應用》一書。經過自學,他們完成了規(guī)定的習題作業(yè),集體選編了幾十道有代表性的習題。教師將習題有選擇地按程度分別介紹給其他同學練習和討論,進一步推動了全班的學習,使全班提前五課時完成了“因式分解”單元的教學任務。
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符合或違背了什么教學原則,并簡要解釋。
13.對學生來說,由于知識基礎的差異和個性品質的不同,對新課程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比如,新課程提倡的研究性學習,就使很多學生不知所措。一個班少則有四五十人,多則有六七十人,要進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難度很大。據(jù)上課教師分析,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受益最多的是那些主動性強的學生,三分之二的學生是跟著走或跟不上。在眾多的課堂實踐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學生,性格內向的學生只能做旁觀者。這種狀況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xiàn)兩極分化。
對于新課程改革中遇到的這個問題,你認為應該如何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采取什么有效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學生在新課程改革中受益?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