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是當今全球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
近年,腫瘤的疾病負擔不斷加重,發病率與死亡率不斷攀升,成為阻礙人類預期壽命延長的最大“ 攔路虎”。
腫瘤發病率居前三位的分別為肺癌、乳腺癌和結直腸癌,死亡率居前三位的分別為肺癌、肝癌和胃癌。
一、新增內容
1、篩查
定義 | 對易患某種腫瘤的高危人群,應用簡單、經濟、便捷的常規體格或輔助檢查 | |
部分腫瘤篩查方式 | 肺癌 | 低劑量螺旋CT,55-74歲,仍在吸煙或戒煙不足15年;至少30包/年的吸煙史等 |
乳腺癌 | 乳腺X線,45-54歲女性應每年篩查1次,≥55歲每2年篩查1次 | |
食管癌 | 普通內鏡檢查每2年1次;內鏡檢查病理提示輕度異型增生,每年1次;內鏡檢查病理提示中度異型增生,每半年1次;>40歲,有高危因素如吸煙、酗酒、頭頸部或呼吸系統鱗癌等 | |
結直腸癌 | 高敏感度愈創木脂糞便隱血試驗、糞便免疫化學試驗每年一次,多靶點糞便DNA檢測每3年,CT-結腸鏡成像、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每5年,結腸鏡檢查每10年;45-75歲 | |
肝癌 | 聯合應用血清甲胎蛋白和肝臟B超檢查,每6個月篩查一次,男性>35歲、女性>45歲;血吸蟲、酗酒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或藥物性肝損害患者 | |
宮頸癌 | 女性21-29歲每3年接受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TCT) | |
女性30-65歲TCT+HPV-DNA檢測每5年接受1次 | ||
女性>65歲若10年內至少連續3次TCT結果陰性,或至少連續2次HPV-DNA檢測陰性+TCT結果陰性,且最近一次檢查在近5年內,可以停止宮頸癌篩查 | ||
前列腺癌 | 男性≥50歲,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測(PSA)±直腸指診 |
2、診斷
臨床表現 | 胃癌 | 部分患者有中上腹飽脹不適或隱痛、惡心,食欲不振等 | |
與進食無關的胃區疼痛,個別因腫瘤壞死破潰導致上消化道出血 | |||
肺癌 | 原發腫瘤 | 咳嗽、咯血、呼吸閑難和胸痛等 | |
胸內蔓延 | 聲音嘶啞、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胸腔積液和心包積液 | ||
遠處轉移 | 腦、骨、肝、腎上腺等器官轉移對應的臨床表現 | ||
副腫瘤綜合征 | 高鈣血癥、抗利尿激素綜合征等 | ||
局部表現
| 腫塊、疼痛、潰瘍,食管癌引起吞咽疼痛、梗噎感,肺癌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各種呼吸道癥狀等 | ||
甲狀腺癌壓迫氣管、食管等,引起呼吸困難、吞咽困難及聲音嘶啞 | |||
肺癌、結直腸癌患者發生咯血、便血 | |||
全身表現 | 發熱、進行性消瘦、貧血、乏力、黃疸及腫瘤伴隨綜合征如肺癌患者出現嗜睡、精神錯亂等高鈣血癥的表現 | ||
影像學診斷 | X線檢查、計算機X線體層攝影(CT)、磁共振成像(MRI)、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SPE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新層成像(PET-CT),超聲成像 | ||
腫瘤標志物 | 甲胎蛋白(AFP)用于肝癌診斷和鑒別診斷 | ||
癌胚抗原(CEA)用于結直腸癌等腺癌診斷 | |||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用于男性前列腺癌診斷 | |||
病理學診斷 | 細胞病理學診斷 | 收集胃液、痰液、胸腔積液和腹腔積液等,依據脫落細胞學或穿刺細胞學及外周血涂片檢查完成 | |
組織病理學診斷 | 空芯針穿刺、鉗取、切取或切除后,制成病理切片進行檢查 | ||
免疫組織化學(IHC)檢查 | 淋巴瘤 | 腫瘤細胞表達CD20和CD79α,提示為B細胞淋巴瘤 | |
腫瘤細胞表達CD3和CD45R0,提示為T細胞淋巴瘤 | |||
乳腺癌檢查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結果均為陽性,提示對內分泌治療有效,預后較好;結果提示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過表達,則表明預后較差 |
3、分期
FIG0分期系統 | 專用于女性生殖系統腫瘤 |
TNM分期系統 | 分為臨床TNM(cTNM)分期和病理TNM(pTNM)分期 |
“T”代表原發腫瘤范圍,“N”代表區城淋巴結轉移是否存在及范圍,“M”代表是否存在遠處轉移 | |
依據患者生存率予以歸類,分為Ⅰ、Ⅱ、Ⅲ和Ⅳ期 |
二、考情分析
腫瘤的篩查年齡及相關條件可能被考查,此外,關于癌癥的臨床表現及診斷同樣可能考到。因此,復習時應主要從這幾個知識點入手,以熟悉為主,記憶時抓住主關鍵詞。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