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加強成本管理,大力壓縮非生產性開支
實行報帳制后,對縣局成本實行定額控制。在年初,根據往年成本費用情況,采用零基預算的方法,綜合考慮各方面情況,測算出各縣局當年的可控成本,下達當年的成本計劃。在年度中,每月根據實際情況,分次劃撥備用金給各縣局。超出計劃成本部分,分公司不予報帳,從而,有效地控制了縣局的可控成本。一年來,縣局可控成本同比下降15%。
同時,該分公司制定了“財務開支管理權責劃分制度”,明確劃分了各層人員的權責。規定報帳發票必須是合法的正規發票,需經兩人以上簽字,由下而上按審批權限逐級審批,最后由計劃財務部核報。針對具體成本開支,該局制定了招待費、會議費、差旅費、維修費、業務宣傳費、辦公用品等管理辦法,嚴格控制支出,規定招待費、出省差旅費都要由公司經理簽字才可報銷,從而極大地壓縮了非生產性開支,一年來,共節約非生產性開支110多萬元。
四、規范財務管理,加強會計基礎工作
為了規范企業財務管理,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管理辦法。制定了“固定資產管理辦法”,統一了全市的固定資產管理臺帳,做到帳卡、帳實相符,并開展了固定資產標簽管理工作。制定了“庫存材料管理辦法”,統一了庫存材料臺帳,了解材料出入庫情況。制定了“分支機構管理辦法”,統一了分支機構管理臺帳,使分支機構資金及時上繳,加強了對其監管。制定了“發票管理辦法”,縣局每季度上報發票使用計劃,由分公司統一在稅務局領取,在登記后發給縣局使用。同時,還統一印制了費用報銷單、差旅費報銷單、借據等原始憑證,使其更為規范。
通過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大大規范了財務管理,杜絕了不合理和經濟違法行為。同時,也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客觀性,了解了許多數字以外的情況。堅持每月進行財務統計綜合分析,提供收入、成本、業務量發展變化情況,更好的發揮決策支持作用。
五、計費、經營、維護管理一體化
全市集中計費,可以準確核實各縣局的計費收入,防止各縣局多計、少計收入。并可隨時查詢全市收入,有利于進行財務分析。同時,減少了縣局計費人員,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全市工程建設統一規劃、統一建設,這樣一方面可優化網絡資源,另一方面,減少了各縣局的重復建設,可節約建設資金。
全市維護體制集中管理。市公司網管中心可監控全市交換設備,若出現問題,可及時通知各相關單位。維護材料由市公司統一采購,各單位調劑使用,這樣,可節約維護費用。同時,該局加強了對有關人員的培訓,許多問題由內部解決,盡量不外請人員。一年來,共節約維護費用5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