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經濟進貨批量:Q=(2AB/C)^1/2
式中:Q為經濟進貨批量;A為某種存貨年度計劃進貨總量;B為平均每次進貨費用;C為單位存貨年度單位儲存成本
57、經濟進貨批量的存貨相關總成本:(TC)=(2ABC)^1/2
58、經濟進貨批量平均占用資金:W=PQ/2=P(AB/2C)^1/2
59、年度最佳進貨批次:N=A/Q=(AC/2B)^1/2
60、允許缺貨時的經濟進貨批量:Q=[(2AB/C)(C+R)/R]^1/2
式中:S為缺貨量;R為單位缺貨成本
61、缺貨量:S=QC/(C+R)
62、存貨本量利的平衡關系:
利潤=毛利-固定存儲費-銷售稅金及附加-每日變動存儲費x儲存天數
63、每日變動存儲費=購進批量x購進單價x日變動儲存費率
或:每日變動存儲費=購進批量x購進單價x每日利率+每日保管費用
64、保本儲存天數=(毛利-固定存儲費-銷售稅金及附加)/每日變動存儲費
65、目標利潤=投資額x投資利潤率
66、保利儲存天數=(毛利-固定存儲費-銷售稅金及附加-目標利潤)/每日變動存儲費
67、批進批出該商品實際獲利額=每日變動儲存費x(保本天數-實際儲存天數)
68、實際儲存天數=保本儲存天數-該批存貨獲利額/每日變動存儲費
69、批進零售經銷某批存貨預計可獲利或虧損額=該批存貨的每日變動存儲費x[平均保本儲存天數-(實際零售完天數+1)/2]=購進批量x購進單價x變動儲存費率x[平均保本儲存天數-(購進批量/日均銷量+1)/2]=購進批量x單位存貨的變動存儲費x[平均保本儲存天數-(購進批量/日均銷量+1)/2]
70、利潤中心邊際貢獻總額=該利潤中心銷售收入總額-該利潤中心可控成本總額(或:變動成本總額)
71、利潤中心負責人可控成本總額=該利潤中心邊際貢獻總額-該利潤中心負責人可控固定成本
72、利潤中心可控利潤總額=該利潤中心負責人可控利潤總額-該利潤中心負責人不可控固定成本
73、公司利潤總額=各利潤中心可控利潤總額之和-公司不可分攤的各種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
74、定基報考比率=分析期數值/固定基期數值
75、環比報考比率=分析期數值/前期數值
76、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77、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78、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年經營現金凈流量/年末流動負債*100%
79、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80、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
81、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支出
82、長期資產適合率=(所有者權益+長期負債)/(固定資產+長期投資)
83、勞動效率=主營業務收入或凈產值/平均職工人數
84、周轉率(周轉次數)=周轉額/資產平均余額
85、周轉期(周轉天數)=計算期天數/周轉次數=資產平均余額x計算期天數/周轉額
86、應收賬款周轉率(次)=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應收賬款余額
其中:
主營業務收入凈額=主營業務收入-銷售折扣與折讓
平均應收賬款余額=(應收賬款年初數+應收賬款年末數)/2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平均應收賬款x360)/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87、存貨周轉率(次數)=主營業務成本/平均存貨
其中:
平均存貨=(存貨年初數+存貨年末數)/2
存貨周轉天數=(平均存貨x360)/主營業務成本
88、流動資產周轉率(次數)=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流動資產總額
其中:
流動資產周轉期(天數)=(平均流動資產周轉總額x360)/主營業務收入總額
89、固定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固定資產平均凈值
90、總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資產總額
91、主營業務利潤率=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92、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成本費用
93、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
94、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x100%
95、資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觀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權益/年初所有者權益
96、社會積累率=上交國家財政總額/企業社會貢獻總額
上交的財政收入包括企業依法向財政交繳的各項稅款。
97、社會貢獻率=企業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企業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含獎金、津貼等工資性收入)、勞保退休統籌及其它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凈額、應交或已交的各項稅款、附加及福利等。
98、銷售(營業)增長率=本年銷售(營業)增長額/上年銷售(營業)收入總額x100%
99、資本積累率=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年初所有者權益x100%
100、總資產增長率=本年總資產增長額/年初資產總額
101、固定資產成新率=平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固定資產原值x100%
102、三年利潤平均增長率=[(年末利潤總額/三年前年末利潤總額)^1/3
- 1]x100%
103、權益乘數=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1-資產負債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