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大整理第二章課程規劃和小結
本章考情分析
一、本章地位與作用
從歷年考試看,考試內容相對來說都是比較具體的制度、規定或基本常識,對一些比較抽象的理論問題一般不作考核要求。今后命題也將堅持符合會計實際工作這一原則。本章是非常典型的屬于與財務會計相關的法律制度,因此在全書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近3年教材變化情況
┏━━━━┳━━━━━━━━━━━━━━━━━━━┳━━━━━━━━━━━━━━┓
┃ 年度 ┃ 變化 ┃ 卷面考查情況 ┃
┣━━━━╋━━━━━━━━━━━━━━━━━━━╋━━━━━━━━━━━━━━┫
┃ ┃(1)新增單位內部控制的主要方法。 ┃2006年卷面考查多選題、判斷 ┃
┃2005年 ┃(2)新增取得會計從業資格的范圍。 ┃題、綜合題。 ┃
┃2006年 ┃(3)擴充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法律規定。 ┃2007年卷面注意單選題、簡答 ┃
┃ ┃(4)新增會計從業資格的后續管理。 ┃題。 ┃
┣━━━━╋━━━━━━━━━━━━━━━━━━━╋━━━━━━━━━━━━━━┫
┃ ┃(1)新增法律與會計職業道德的聯系區別。 ┃ ┃
┃2007年 ┃(2)新增審計報告的種類。 ┃2007年卷面注意多選題、簡答 ┃
┃ ┃ ┃題。 ┃
┃ ┃(3)新增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 ┃ ┃
┗━━━━┻━━━━━━━━━━━━━━━━━━━┻━
三、近3年題型題量分析
|
單項選擇題 |
多項選擇題 |
判斷題 |
簡答題 |
綜合題 |
合計 |
2004年 |
3題3分 |
1題2分 |
1題1分 |
|
1題7分 |
6題13分 |
2005年 |
2題2分 |
2題4分 |
2題2分 |
|
|
6題8分 |
2006年 |
3題3分 |
2題4分 |
1題1分 |
|
1題10分 |
7題18分 |
四、本章重難點內容
【考點一】會計核算的一般要求
【注意問題】
1.必須依法建賬:
2。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會計核算;
3.必須保證資料的真實和完整;
4.必須正確使用會計處理方法;
5.必須正確使用會計記錄文字;
6.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必須符合法律規定。
【易出題型】單選題、判斷題
【考點二】會計憑證、會計賬簿
【注意問題】
1.會計憑證按其來源和用途,分為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兩種。
2.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有權不予接受,并向單位負責人報告;
3.對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更正、補充;
4.原始憑證記載的各項內容均不得涂改;
5.原始憑證有錯誤的,應當由出具單位重開或者更正,更正處應當加蓋出具單位印章;
6.原始憑證金額有錯誤的,應當由出具單位重開,不得在原始憑證上更正。
7.一張原始憑證所列的支出需要由兩個以上的單位共同負擔時,應當由保存該原始憑證的單位開具原始憑證分割單給其他應負擔的單位。
8.任何單位都不得在法定會計賬簿外私設會計賬簿。
【易出題型】單選題、判斷題、案例題
【考點二】財務會計報告
【注意問題】
1.財務會計報告通常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
2.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編制月份、季度、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對外報送的財務會計報告的格式、編制要求、報送期限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3.對會計報表中各項會計要素進行合理的確認和計量,不得隨意改變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標準;
4.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規定的結賬日進行結賬,不得提前或者延遲;
5.企業在編制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前,應當按規定進行全面清查資產、核實債務;
6.企業應根據登記完整、核對無誤的會計賬簿記錄和其他有關資料編制會計報表,做到內容完整、數字真實、計算準確,不得漏報或者任意取舍;
7.不得隨意改變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
8.單位負責人對報送的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負法律責任。
(1)企業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依次編定頁碼,加具封面,裝訂成冊,加蓋公章;
(2)由企業負責人和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名并蓋章;
(3)設置總會計師的企業,還應由總會計師簽名并蓋章;
(4)不得提供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不同的財務會計報告;
(5)財務會計報告須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企業應當將注冊會計師及其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隨同財務會計報告一并對外提供;
(6)在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未正式對外披露前,應當對其內容保密。
【易出題型】多選題、判斷題
【考點四】會計檔案管理
【注意問題】
1.會計檔案是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等會計核算專業資料;
2.各單位的預算、計劃、制度等文件材料屬于文書檔案,不屬于會計檔案;
3.會計檔案原則上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須經上級主管單位批準,在不拆散原卷冊的前提下,可以提供查閱或復制,并應履行借出手續和限期歸還;
4.會計檔案的定期保管期限分為3年、5年、l 0年、1 5年和25年5種。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是從會計年度終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5.對于保管期滿但未結清的債權債務原始憑證以及涉及其他未了事項的原始憑證,不得銷毀,而應當單獨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項完時為止。
【易出題型】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案例題
【考點五】會計監督
【注意問題】
1.內部會計監督的主體是各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內部會計監督的對象是本單位的經濟活動。
2.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中的職權。
(1)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違反《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事項,有權拒絕辦理或者按照職權予以糾正;
(2)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發現會計賬簿記錄與實物、款項及有關資料不相符的,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有權自行處理的,應當及時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請求查明原因,作出處理。
3.財政部門對各單位會計工作的監督。
(1)依法設置會計賬簿情況;
(2)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情況;
(3)會計核算是否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情況;
(4)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從業資格情況。
4.單位內部控制的主要方法。
(1)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控制
不相容職務分離的核心是“內部牽制",因此,單位在設計、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時,首先應確定哪些崗位、職務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確規定各個機構和崗位的職責權限,使不相容崗位和職務之間能夠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
(2)授權批準控制
單位在設計、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時,必須明確一般授權和特別授權的責任和權限,以及每筆經濟業務的授權批準程序,并要校用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執行。
(3)會計系統控制
會計系統控制主要是通過對會計主體所發生的各項能用貨幣計量的經濟業務進行記錄、歸集、分類、編報等進行的控制。
(4)預算控制
(5)財產保全控制:包括接近控制、定期盤點控制
(6)風險控制:包括經營風險、財務風險
(7)內部報告控制
(8)電子信息技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