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
1、仲裁施行一裁終局原則,任何情況下裁決作出后,當事人就同一糾紛,不能再申請仲裁或向法院起訴。()
答案:×
解析:裁決被法院依法裁定撤銷或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重新達成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法院起訴。
2、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答案:√
解析:
3、根據我國《行政復議法》的有關規定,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即可以口頭申請,也可以書面申請。()
答案:√
解析:
4、合同被解除后,雙方當事人訂立的仲裁協議便歸于無效。()
答案:×
解析:仲裁協議具有獨立性,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或無效,不影響仲裁協議的效力。
5、只有合法行為才能引起經濟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
答案:×
解析:行為按性質可分為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這兩種行為均可以引起經濟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
6、在某些情況下,國家也可以作為主體參加經濟法律關系,如發行國債、征收稅收等。()
答案:×
解析:本題考核國家成為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特殊情形。國家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作為主體參加經濟法律關系,如發行國債,但征收稅收是稅務機關以自己的名義代表國家行使征稅權,并不是國家以自己的名義征稅的。
7、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在人民法院起訴未聲明有仲裁協議,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審理結束前提交仲裁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起訴,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答案:×
解析:本題考核仲裁的自愿原則。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在人民法院起訴未聲明有仲裁協議,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開庭前提交仲裁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起訴,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即另一方提出異議的時限為首次開庭前,而非審理結束前。
8、A公司與甲公民因房地產買賣發生的糾紛經人民法院審理作出判決,判決A公司應于判決書生效之日起10日內支付合同約定的違約金,但A公司拒絕履行。甲公民可以從判決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1年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答案:√
解析:本題考核申請執行的期間。申請執行的期限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雙方或一方當事人是公民的為1年。
9、經濟法主體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是統一的,有了權利能力,也就必定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
答案:×
解析:本題考核經濟法主體的資格。經濟法主體包括法人、社會組織和自然人。法人與社會組織的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是統一的,均隨其成立而產生,隨其終止而消滅;而自然人有權利能力,則不一定就有行為能力。
10、訴訟時效屆滿,當事人將喪失實體權利。()
答案:×
解析:訴訟時效消滅的是一種請求權,而不消滅實體權利,因此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11、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的組成部門及其直屬機構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僅在本部門適用。()
答案:×
解析:部門規章屬于經濟法的形式之一,在全國范圍內適用。
12、經濟法律關系是一種物質利益關系。()
答案:×
解析:經濟法律關系是人們有意識、有目的形成的特定的社會關系,屬于思想意志關系。
13、罰款、罰金和賠償損失都是對當事人的經濟懲罰,所以其性質是一樣的。()
答案:×
解析:罰款屬于行政責任;罰金屬于承擔刑事責任;賠償損失屬于民事責任。
14、仲裁庭由1~3名仲裁員組成。()
答案:×
解析:仲裁庭由1名仲裁員或3名仲裁員組成,不是1~3名仲裁員組成。
15、經濟組織的內部機構不能成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答案:×
解析:具有相對獨立地位的經濟組織的內部機構可以成為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參與經濟組織內部的經濟關系。
16、申請行政復議的期限因不可抗力等被耽擱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排除后重新計算。()
答案:×
解析:申請行政復議期限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當理由被耽誤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