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租賃的分類
1.分類原則
當租賃資產所有權有關的主要風險和報酬歸屬于承租方則定性為融資租賃,反之則為經營租賃。
2.具體標準
①在租賃期屆滿時,資產的所有權轉移給承租人;
②承租人有購買租賃資產的選擇權,所訂立的購價預計遠低于行使選擇權時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因而在租賃開始日就可合理地確定承租人將會行使這種選擇權;
③在租賃資產不是太舊的前提下(即用過的期限占全部期限的比例<75%),租期占尚可使用期的比例≥75%。
四、融資租賃的會計處理
1.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按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的折現值較小者為資產入賬價值)
未確認融資費用(倒擠認定,本質上是待攤的利息費用)
貸:長期應付款(最低租賃付款額)
2.折現利率的選擇順序
A.出租人的內含利率,即在租賃開始日,使最低租賃收款額的現值與未擔保余值的現值之和等于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之和的折現率。
B.合同約定利率
C.同期銀行貸款利率
【要點提示】融資租賃時租入方固定資產的入賬成本確認是測試重點。
3.初始直接費用的會計處理
初始直接費用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租入固定資產的成本:
借:固定資產
貸:銀行存款
【要點提示】經營租賃時的初始直接費用列入當期損益,融資租賃時承租方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計入固定資產成本。
4.未確認融資費用在實際利率法下的分攤
利率選擇 |
會計分錄 | |
如果當初的融資租賃資產的入賬價值用的是折現值則折現率即為分攤利率 |
如果當初融資租賃資產的入賬價值用的是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而不是最低租賃付款額的折現值,則需重新計算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利率,該利率應使得最低租賃付款額的折現值恰好等于租賃資產的原公允價值。 |
借:財務費用 |
5.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折舊處理
資產的折舊處理 |
折舊政策 |
折舊期間 |
會計分錄 | ||
視同自有固定資產來處理其折舊,需注意的是,應提折舊額的計算 |
如果能合理推斷出租賃資產歸承租人所有 |
如果無法合理推斷出租賃資產歸承租人所有 |
等同于自有固定資產 | ||
如果承租人或與其有關的第三方對租賃資產余值提供了擔保 |
如果不存在承租人或與其有關的第三方對租賃資產余值的擔保 |
按尚可使用期限來計提折舊 |
按租期與尚可使用期孰低原則來認定折舊期間 | ||
應提折舊額=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擔保余值+預計清理費用 |
應提折舊額=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預計殘值+預計清理費用 |
應提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
應提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殘值收入-預計清理費用)
對于融資租賃來說:
應提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擔保余值-預計清理費用)
應提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擔保余值+預計清理費用
【要點提示】重點掌握租入固定資產應提足折舊額的推算和折舊期的確認標準。
6.租賃期屆滿時
承租人返還租賃資產 |
承租人優惠續租租賃資產 |
承租人留購租賃資產 | ||
存在承租人擔保余值 |
借:長期應付款 |
行使優惠續租權 |
視同該項租賃一直就存在一樣作出相應的會計處理 |
借:長期應付款 |
不存在承租人擔保余值 |
借:累計折舊 |
【例題·單選題】承租人對融資租入的資產采用公允價值作為入賬價值的,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所采用的分攤率是()。
A.銀行同期貸款利率
B.租賃合同中規定的利率
C.出租人出租資產的無風險利率
D.使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與租賃資產公允價值相等的折現率
【答案】D
【例題·單選題】2007年1月1日,某公司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租賃期為3年,租金總額8300萬元,其中2007年年末應付租金3000萬元。假定在租賃期開始日(2007年1月1日)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為7000萬元,租賃資產公允價值為8000萬元,租賃內含利率為10%。2007年12月31日,該公司在資產負債表中因該項租賃而確認的長期應付款額為()萬元。
A.4700B.4000C.5700D.5300【答案】A
【解析】
(1)租賃開始日的會計分錄為:
借:固定資產7000
未確認融資費用1300
貸:長期應付款8300
(2)2007年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財務費用700(7000×10%)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700
(3)2007年末長期應付款的報表列示額=長期應付款的賬面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賬面余額=(8300-3000)-(1300-700)=47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