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企業(yè)經營決策的方法
科學經營決策方法一般分為定性決策方法和定量決策方法。
(一)定性決策方法
定性決策方法,也稱主觀決策法。定性決策方法主要有: 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名義小組技術。(掌握)
1.頭腦風暴法(掌握)—— 思維共振法
在典型的頭腦風暴法會議中,決策者以一種明確的方式向所有參與者闡明問題,使參與者在完全不受約束的條件下,敞開思路,暢所欲言。在提出方案的過程中,不允許任何批評。
對預測有很高的價值。
其缺點和弊端——受心理因素影響較大,易屈服于權威或大多數人的意見,而忽視少數派的意見。
2.德爾菲法(掌握)
由美國著名的蘭德公司首創(chuàng)并用于預測和決策的方法。該法采用匿名方式征詢專家意見,進行決策。
運用德爾菲法的關鍵在于:第一,選擇好專家;第二,決定適當的專家人數,一般10~50人較好;第三,擬訂好意見征詢表。
3.名義小組技術(熟悉)
指以一個小組的名義來進行集體決策,而并不是實質意義上的小組討論,要求每個與會者把自己的觀點貢獻出來,其特點是背靠背,獨立思考。
由小組成員對提出的全部觀點或方案進行投票,根據投票結果,確定最終的決策方案。但企業(yè)決策者最后仍有權決定是接受還是拒絕這一方案。
(二)定量決策方法
定量決策方法是利用數學模型進行優(yōu)選決策方案的決策方法。
定量決策方法一般分為 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和不確定型決策三類。(掌握)
【三種方法的區(qū)別】:
● 確定型決策:只存在一種確定的自然狀態(tài),決策者可以依科學方法作出決策。
● 風險決策:存在多種自然狀態(tài),對未來可能出現何種自然狀態(tài)不能確定,但出現某種自然狀態(tài)的結果可以知道,同時每種自然狀態(tài)出現的概率可以大致估計出來。
● 不確定型決策:存在多種自然狀態(tài),對未來可能出現何種自然狀態(tài)不能確定,但出現某種自然狀態(tài)的結果可以知道,同時每種自然狀態(tài)出現的概率也不能確定。
1、確定型決策方法
確定型決策方法是指在穩(wěn)定可控條件下進行決策,只要滿足數學模型的前提條件,模型就給出特定的結果。
確定型決策方法的構成:線性規(guī)劃法和盈虧平衡點法。
(1)線性規(guī)劃法(熟悉)
線性規(guī)劃法是在線性等式或不等式的約束條件下,求解線性目標函數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方法。
運用線性規(guī)劃建立數學模型的步驟:
● 確定影響目標的變量;
● 列出目標函數方程;
● 找出實現目標的約束條件;
● 找出使目標函數達到最優(yōu)的可行解,即為該線性規(guī)劃的最優(yōu)解。
【例1】某企業(yè)生產兩種產品,A產品每臺利潤100元,B產品每臺利潤180元,有關生產資料如下表所示,試求企業(yè)利潤最大時兩種產品的產量。
A、B產品生產用料
資源名稱 | 單位產品消耗總額 | 可利用資源 | |
A產品 | B產品 | ||
原材料(kg) | 120 | 80 | 2 400 |
設備(臺時) | 900 | 300 | 13 500 |
勞動力(工時) | 200 | 400 | 10 400 |
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1)確定影響目標的變量:企業(yè)利潤最大時兩種產品的產量,設:X 1為A產品的生產數量;X2為B產品的生產數量。
P(X i)為企業(yè)利潤函數,i=1,2
(2)列出目標函數方程
max P(X i)=100X1+180X2
(3)找出實現目標的約束條件
120X 1+80X2≤2 400 ………………1
900X l+300X2≤13 500 ………………2
200X 1+400X2≤10 400 ………………3
X 1≥0,X2≥0
(4)找出使目標函數達到最優(yōu)的可行解,即為該線性規(guī)劃的最優(yōu)解。

分別以X1、X2為橫縱坐標,將約束方程繪制于圖中。由于有三個約束方程,因此有三條直線。三條直線共同構成的區(qū)域為可行解的區(qū)域。目標函數的最大值一定在由約束方程構成的可行解區(qū)域的凸點上。
通過計算四個凸點A、B、C、D所對應的目標函數值,則滿足使目標函數最大值的點為B點。即當生產A產品4臺、B產品24臺時企業(yè)獲得的利潤最大,為4 720元。
A點的計算:解方程200X1+400X2=10 400,其中X1=0,則X2=26,
P(Xi)=100X1+180X2=4680
B點的計算:解方程組:

X1=4, X2=24
P(Xi)=100X1+180X2=4720
C點的計算:解方程組:

X1=10, X2=15
P(Xi)=100X1+180X2=3700
D點的計算:解方程900Xl+300X2=13 500,其中X2=0,則X1=15
P(Xi)=100X1+180X2=1500
(2)盈虧平衡點法
盈虧平衡點法又稱量本利分析法或保本分析法,是進行產量決策常用的方法。
該方法基本特點是把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兩部分,然后與總收益進行對比,以確定盈虧平衡時的產量或某一贏利水平的產量。
總收益、總成本和產量的關系為:
P 利潤=S-C
=P·Q-(F+V)
=P·Q-(F+v·Q)
=(P-v)·Q-F
盈虧平衡點又稱為保本點,或盈虧臨界點,是指在一定銷售量下,企業(yè)的銷售收入等于總成本,即利潤為零:
Q0=F/(P-v) (掌握公式,會應用)
● 邊際貢獻=銷售額—變動總成本
● 邊際貢獻—固定成本=利潤
當:邊際貢獻=固定成本,則:利潤為0,盈虧平衡
【例2】某企業(yè)生產某產品的固定成本為50萬元,單位可變成本為10元,產品單位售價為15元,其盈虧平衡點的產量為:
Q0=F/(P-v)=500 000/(15-10)=100 000(件)
【例題13·單選題】某企業(yè)生產某產品的固定成本為45萬元,單位可變成本為15元,產品單位售價為20元,其盈虧平衡點的產量為( )件。(2008年)
A.12 857 B.22 500 C.30 000 D.90 000
【答案】D
【解析】盈虧平衡點的產量=固定成本/(單位售價-單位可變成本)=450 000/(20-15)=90 0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