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影響貨幣供應量的因素
從理論上說,中央銀行對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都有相當的控制能力。但是,從貨幣供應量的形成過程來講,它是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非銀行經濟部門等經濟主體的行為共同決定的,他們的行為在不同的經濟條件下又受各種不同的因素制約。因此,貨幣供應量并不能由中央銀行絕對加以控制。從影響貨幣乘數的諸因素分析,中央銀行決定r和t。活期存款準備率和定期存款準備率受貨幣政策的影響;商業銀行決定e。商業銀行保存多少超額準備,取決于保留超額準備的機會成本、借入資金的成本以及融通資金的方便程度等;社會大眾決定C和s。影響C、s的主要因素一是收入水平,二是各種金融資產的收益水平。一般來說,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是相當復雜的,但在短期內則比較穩定。如果我們假定貨幣乘數不變,那么,貨幣供應量就由基礎貨幣量決定。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的負債,是由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形成的,理應能由中央銀行直接控制,但事實上并非如此簡單。這里我們將主要分析基礎貨幣的來龍去脈,從中找出影響貨幣供應量的種種因素。為了分析方便,我們首先給大家提供一份中國人民銀行的資產負債簡表。
表7-1 中國人民銀行資產負債簡表
資 產 |
負 債 |
對金融機構貸款 購買財政債券 金銀外匯占款 |
金融機構存款(包括法定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 財政性存款 自有資金和當年結益 貨幣流通量 |
合 計 |
合 計 |
根據會計原理,資產必等于負債。即:
(一)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與貨幣供應量
隨著中國人民銀行職能的轉換和政策性銀行的設立,特別是1998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實行“計劃指導,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間接調控”新的信貸資金融通辦法之后,資金供給制和商業銀行對中央銀行的倒逼機制逐漸被打破,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發行權、基礎貨幣管理權、信貸總量控制權、利率調節權得到強化。但是,由于經濟金融體制改革還處在不斷深化過程之中,各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不高,資產結構也不合理,V加之企業轉制中逃債廢債的現象時有發生等原因,使國有商業銀行的資金緊張局面短期內很難改觀,迫使中國人民銀行突破信貸總量,擴大基礎貨幣供應量的現象還時有發生。
(二)財政收支與貨幣供應量
中央銀行作為政府的銀行,代理財政金庫是它的重要職能,因此,一切財政收支都要經由中央銀行的賬戶實現。財政收入過程意味著貨幣從商業銀行賬戶流人中央銀行賬戶;財政支出過程則意味著貨幣從中央銀行賬戶流人商業銀行賬戶。由于中央銀行賬戶的貨幣是基礎貨幣或高能貨幣,商業銀行賬戶的貨幣是普通貨幣,所以,財政收入過程實際上就是普通貨幣收縮為基礎貨幣的過程;財政支出過程實際上就是基礎貨幣擴張為普通貨幣的過程,從而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倍數減少或增加。因此,財政收支對貨幣供應量的最終影響,就取決于財政收支狀況及其平衡方法。
1.財政收支平衡與貨幣供應量
從總量擴張和總量收縮來看,財政收支平衡對貨幣供應量沒有影響。這是因為,等量財政收入從商業銀行賬戶流人中央銀行賬戶所產生的總量收縮效應,會與等量財政支出從中央銀行賬戶流入商業銀行賬戶所產生的總量擴張效應互相抵消,貨幣供應總量不變。
2.財政結余與貨幣供應量
財政結余意味著從商業銀行賬戶向中央銀行賬戶轉移的基礎貨幣,大于從中央銀行賬戶向商業銀行賬戶轉移的基礎貨幣,貨幣供應量的總量收縮效應大于其總量擴張效應,其結果,引起貨幣供應總量減少。
3.財政赤字與貨幣供應量
財政支出大于財政收入,出現赤字,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如何,主要取決于財政赤字的彌補辦法。彌補財政赤字的辦法,無非有動用歷年節余、發行政府債券、向中央銀行透支和借款等。這些方法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是不同的。
具體說來:(1)動用歷年節余彌補財政赤字,從現象上看,似乎對貨幣供應總量沒有什么影響。但實際情況要比我們想象的復雜得多。財政的歷年節余是中央銀行的信貸資金來源之一。財政為彌補赤字要動用歷年結余,必然要迫使中央銀行調整自己的資產結構。如果中央銀行通過減少或回收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或者通過拋售金銀、外匯等資產壓縮資產規模,同財政動用歷年節余的規模相等,那么,財政動用歷年節余所產生的總量擴張效應,就會與中央銀行壓縮其它資產所產生的總量收縮效應抵消,貨幣供應量不變。如果中央銀行可以壓縮的其他資產的規模,小于財政動用歷年結余的規模,或者根本無法壓縮其它資產規模,這樣,將會引起貨幣供應量擴張。(2)發行政府債券彌補赤字對貨幣供應量有什么影響,取決于承購主體及其資金來源的性質。政府債券由商業銀行、企業、個人自愿認購,通常不會影響貨幣供應總量。政府債券由中央銀行認購就會增加基礎貨幣供應量,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商業銀行用超額準備金或增加向中央銀行的借款購買政府債券,貨幣供應量將增加為所用超額準備金或增加向中央銀行的借款的m倍;如果商業銀行用自己收回的貸款或投資購買,貨幣供應量將不增加。而企業或個人用現金購買,則貨幣供應量不變。(3)向中來銀行透支和借款會引起中央銀行資產規模和負債規模的等量增加。當財政把借得的款項下撥給基建單位和經費單位后,一方面引起企事業單位在商業銀行的存款增加,另一方面會使商業銀行持有的基礎貨幣量(超額準備金)增加。其結果,必然會使貨幣供應量數倍增加。
(三)國際儲備與貨幣供應量
國際儲備中的黃金外匯儲備是中央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之一。黃金雖然屬于國際儲備資產,但很少在國際支付中使用。因此,黃金儲備的增減變化,主要取決于一個國家黃金收購量與銷售量的變化。在一定時期內,黃金收購量大于銷售量,黃金儲備增加,中央銀行投入的基礎貨幣增加;相反,黃金銷售量大于收購量,黃金儲備減少,中央銀行收回基礎貨幣,使貨幣供應量減少。
外匯儲備增減主要取決于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狀況。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如果是順差,則增加外匯儲備,中央銀行增加基礎貨幣投放,貨幣供應量擴張;反之,國際收支如果是逆差,則減少外匯儲備,中央銀行收回基礎貨幣,貨幣供應量縮減。
除黃金外匯儲備量影響貨幣供應量外,金價和匯率的變動對貨幣供應量也有較大影響。如果金價和匯率上升,那么,中央銀行收購黃金外匯就要相應多投放.些基礎貨幣;相反,金價和匯價下跌、中央銀行收購黃金外匯就會少投放些基礎貨幣。
多數西方國家為了避免黃金外匯占款對貨幣供應量的過度影響,一般可以采取措施適當壓縮黃金外匯占款,調節貨幣供應量。我國的黃金外匯儲備量由國家計委、財政部、經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共同管理,中國人民銀行很難自主壓縮黃金外匯占款。所以,我國中央銀行通過黃金外匯儲備調節貨幣供應量的彈性不大。
總之,一國的信貸收支、財政收支、國際收支是決定貨幣供給的內生變量。中央銀行必須重視這些因素,并根據貨幣政策的要求適當靈活地加以調節,以保證貨幣供應量與貨幣需求量相適應。
我國長期以來是在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物價穩定等方面因素的基礎止控制貨幣供應量的。2008年,我國在保持物價穩定的同時,適當增加貨幣、信貸投放總量,保持銀行體系有比較充足的流動性,使貨幣政策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安排,2009年將以高于GDP增長與物價上漲之和約3至4個百分點的增長幅度作為全年貨幣供應總量目標,爭取廣義貨幣供應量 增長17%左右,使貨幣供求保持在合理的均衡水平上。
【例題4,單選題】財政出現赤字,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如何主要取決于( )。
A.赤字的多少
B.彌補赤字的時間
C.彌補赤字的地點
D.彌補赤字的辦法
答案:D
【例題5,單選題】外匯儲備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主要取決于( )。
A.國際收支狀況 B.信貸收支狀況
C.財政收支狀況 D.進口與出口狀況
答案:A
【例題6,單選題】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國際收支如果是順差,則增加外匯儲備,中央銀行增加基礎貨幣投放,貨幣供應量( )。
A.擴張 B.不確定 C.收縮 D.不變
答案:A
編輯推薦:
更多相關信息:考試大經濟師考試論壇 經濟師考試在線中心 經濟師網校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