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理論上說,E點決定了兩個市場同時均衡(S=I,L=M)時的利率水平與國民收入水平。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如果加入國際收支(BP)的內容,就發展成了IS-LM-BP模型。這是分析開放經濟條件下國內外經濟均衡的一個重要經濟模型,凡能影響匯率的因素(利率、實際國民收入、價格水平)都會使得BP曲線移動。 如果三線交于一點,表明國內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和外匯市場三個市場都處于均衡。
二、貨幣均衡的實現條件及標志
(一)貨幣均衡實現的條件
①貨幣余額的實際需求




上式中,如果我們假定Ms和P是已知的,那么,貨幣能否均衡就取決于國民收入Y和利率r這兩個重要條件。
1.國民收入等于國民支出
國民收入等于國民支出,國民收入沒有超額分配現象,則貨幣均衡能夠實現。否則,財政超額分配,即財政赤字,并發行貨幣彌補;銀行超額分配,即信用膨脹,則會導致貨幣供給>貨幣需求,通貨膨脹。
2.利率水平達到均衡狀態
均衡利率水平的形成是由貨幣供求的條件決定的,是指在貨幣供給水平既定的條件下,貨幣需求正好等于貨幣供給時的利息率。一方面,貨幣供不應求,利率上升;貨幣供過于求,利率下降。另一方面,通過調節利率可以調節貨幣供求,從而使貨幣供求達到均衡(貨幣供給>貨幣需求,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資、增加國民收入、增加貨幣需求;貨幣供給<貨幣需求,提高利率可以減少投資、減少貨幣需求)。
(二)貨幣均衡的標志
在市場經濟制度下, 物價變動率是衡量貨幣是否均衡的主要標志。
在體制轉軌時期,對物價實行國家定價的商品正在逐步減少,實行自由定價的逐漸擴大。在這種情況下,當貨幣供應量超過貨幣需求量時,一部分表現為物價上漲,而另一部分又表現為貨幣流通速度的減慢。隨著時間的推移,前一種表現逐漸處于主導地位。
【例題1·單選題】在市場經濟制度下,( )是衡量貨幣是否均衡的主要標志。
A.物價變動率
B.貨幣流通速度變化率
C.貨幣流通速度與物價指數結合
D.貨幣發行速度
【答案】A
【解析】在市場經濟制度下,物價變動率是衡量貨幣是否均衡的主要標志。因此,正確答案為A。
三、貨幣均衡的實現機制
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均衡的實現有賴于三個條件,即 ①健全的利率機制;②發達的金融市場;③有效的中央銀行調控機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率不僅是貨幣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信號,而且對貨幣供求具有明顯的調節功能。因此,在完全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均衡最主要的實現機制是利率機制,貨幣均衡可以通過利率機制的作用而實現。
就貨幣供給而言,當市場利率升高時,一方面社會公眾因持有貨幣機會成本加大而減少現金提取,這樣現金比率h縮小,貨幣乘數加大,貨幣供給增加;另一方面,銀行因貸款收益增加而減少超額準備金來擴大貸款規模,這樣超額準備金率e下降,乘數變大,貨幣供給增加。所以, 利率與貨幣供給量之間存在同向變動關系。
就貨幣需求而言,當市場利率升高時,人們的持幣機會成本加大,必然導致人們對金融生息資產需求的增加和對貨幣需求的減少,所以, 利率與貨幣需求量之間存在反向變動關系。
當貨幣市場上出現均衡利率水平時,貨幣供求相同。
在完全市場經濟條件下, 貨幣均衡最主要的實現機制是利率機制。除利率機制外,還有發達的金融市場以及有效的中央銀行調控機制。
【例2·多選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均衡的前提條件是( )。
A.穩定的物價水平
B.足額的國際儲備
C.健全的利率機制
D.發達的金融市場
E.有效的中央銀行調控機制
【答案】CDE
【解析】本題考查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均衡的前提條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均衡的實現有賴于三個條件,即健全的利率機制、發達的金融市場以及有效的中央銀行調控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