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債券價格
債券價格是指在債券買賣中形成的價格。無論是債券的發行市場,還是交易市場,都要標有一定的價格。債券價格主要分為發行價格和交易價格。本節主要內容有:
債券的發行價格
相關聯結:
債券的交易價格
債券價格理論
主要內容:
債券的發行價格
債券在發行時確定的發行價格同股票發行價格一樣,可以與債券面額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以折價溢價發行。采用什么樣的價格發行債券,除了要受發行債券的主體的資信情況和資金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外,與市場利率有著很大關系。在一般情況下,債券的價格同市場利率成反比,市場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市場利率下降,債券價格上升。因此,在發行市場上,在債券票面利率已標定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調整發行價格的辦法,來調整債券的收益率,使之與當前利率相適應。
不論債券的發行價格如何,債券償還時均按照債券的面額償還本金。對投資者而言,當債券發行價格高于面額(償還本金)亦即溢價發行時,其差額稱為償還差損;當債券發行價格低于面額亦即折價發行時,其差額稱為償還差溢。
1.平價發行。即債券按其面額作為發行價格。如100元面額的債券,按100元價格在市場發行。這種情況基于債券發行人對市場分析判斷準確,市場利率沒有發生變化,仍按原計劃發行。
2.折價發行。即債券發行價格低于面額。這種情況往往由于市場利率發生變動,發行人為適應市場利率變動而作出的相應的措施,以保證發行順利。例如在發行人準備正式發行之前,市場利率上升,由原來的年利率10%上升為年利率12%,假定面額100元的一年期債券的票面利率與市場原利率相等,已確定為年利率10%,為適應這一變化,完成債券發行,發行人員以1.8%的發行折扣將原準備按面額發行的債券以98.20元折價發行。付息時仍按面額計息,即10010%=10元。由于實際債券發售價格為98.20元,投資者已得到償還差益1.80元,故投資者的實際年收益率為(10+1.8)
98.20=12%。
折價發行除了發生上述利率變動情況外,有時債券發行人可能因為突發性事件而影響了自己的資信,雖然當時市場利率并沒有變動,也采取折價發行,以便用較高的成本,快速地籌集資金。另外,有的債券發行人為了吸引投資者,在發行宣傳中,調低債券的票面利率而特別突出"折價貼水"的發行價格。
3.溢價發行。即發行價格高于面額。這是由于市場利率下降而采取的相應變動措施。例如,在債券正式發行以前,市場利率由原來的年利率10%降為8%,而債券票面利率已定為10%,發行人為了降低資金使用成本,便采取溢價發行的方式,將面額為100元的一年期債券以101.85元溢價發售,溢價為1.85%。付息時仍按面值計算利息為10010%=10元。但由于投資者是以101.85元價格購入債券,已付出償還差額1.85元,故投資者的實際年收益率為(10-1.85)
101.85=8%。
上面的折價發行和溢價發行的目的主要是使債券的實際收益率調整到與當前的市場利率(市場收益率)保持一致。那么,債券的發行價格如何確定呢?
假設債券為到期一次付息,面值為,票面利率為
,期限為
年,當前市場利率為
。下面來考慮債券的發行價格
,由上面地發行價格調整的目的,有下式成立:
則由此可得:
(3.13)
也即:
(3.13)
這里的計算是按單利計算的,應與下面將討論的按復利計算的債券價格相區別。
按照(3.13)式,可以計算出上面折價發行和溢價發行兩個例子中的發行價格:
按照這樣的價格發行,可以分別消除市場利率上升和下降帶來的實際收益率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