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備考2025年注安管理科目時,“危險、有害因素辨識”這一考點,通常在每年的試卷中占據0-5分左右,雖比重不大,但掌握其精髓對整體成績至關重要。
2025年注安管理考點:危險、有害因素辨識
一、危險、有害因素的術語與定義
? 人的因素:在生產活動中,來自人員自身或人為性質的危險和有害因素。
? 物的因素:機械、設備設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險和有害因素。
? 環境因素:生產作業環境中的危險和有害因素。
? 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責任缺失所導致的危險和有害因素。
二、危險、有害因素的分類
(一)按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進行分類
《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13861-2022),將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和有害因素分為4大類。
1.人的因素(新版增加“泄憤”心理)
(1)心理、生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負荷超限(體力負荷超限、聽力負荷超限、視力負荷超限、其他負荷超限);健康狀況異常;從事禁忌作業;心理異常(泄憤心理);辨識功能缺陷。
(2)行為性危險和有害因素:指揮錯誤;操作錯誤;監護失誤;其他行為性危險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物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要求背默):設備、設施、工具、附件缺陷;防護缺陷;防護不當;電危害(不是觸電);噪聲;振動危害;電離輻射(包括Χ射線、γ 射線、α 粒子、β 粒子、中子、質子、高能電子束等);非電離輻射;運動物危害:拋射物、飛濺物、墜落物、土、巖滑動、料堆(垛)滑動、氣流卷動、撞擊、其他運動物危害;明火;高溫物質;低溫物質;信號缺陷;標志標識缺陷;害光照;(采光照明不良——環境);信息系統缺陷;其他物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
3.環境因素(與物的區別在于,側重大方面)




4.管理因素(變化重點)


(二)參照事故類別進行分類
參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6441),綜合考慮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誘導性原因、 致害物、傷害方式等,將危險因素分為20類。
受傷部位、受傷性質、起因物、致害物、傷害方式
①物體打擊。物體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產生運動,打擊人體,造成人身傷亡事故。本類事故適用于落下物、飛來物、滾石、崩塊等造成的傷害。不包括:因機械設備、車輛、起重機械、坍塌等引發的物體打擊。
②車輛傷害。機動車輛在行駛中引起的人體墜落和物體倒塌、下落、擠壓傷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設備提升、牽引車輛和車輛停駛時發生的事故。(起重機停駛的傷害不屬于車輛傷害)
技巧:主要看定義,一切按定義來
③機械傷害。機械設備運動(靜止)部件、工具 、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夾擊、碰撞、剪切、卷入、絞、碾、割、刺等。適用于工件或刀具飛出傷人;切屑傷人;被設備的轉動機構纏住等造成的傷害。
不包括:車輛、起重機械引起的機械傷害。
④起重傷害。各種起重作業(包括起重機安裝、 檢修、試驗)中發生的擠壓、墜落(吊具、吊重)、 物體打擊等。
⑤觸電。指電流流經人體,造成生理傷害的事故。包括:雷擊傷亡事故。
⑥淹溺。指大量的水經口、鼻進入人體肺部,造成呼吸道阻塞或發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
用于統計船舶、排筏、設施在航行、停泊作業時發生的落水事故。“設施”是指水上、水下各種浮動或者固定的建筑、裝置、電纜和固定平臺。包括:高處墜落淹溺,不包括礦山、 井下透水淹溺。
⑦灼燙。指火焰燒傷、高溫物體燙傷、化學灼傷(酸、堿、鹽、有機物引起的體內外灼傷)、物理灼傷(光、放射性物質引起的體內外灼傷),不包括電灼傷和火災引起的燒傷。
⑧火災。指在時間和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
⑨高處墜落。指因人體所具有的危險重力勢能引起的傷害事故。適用于在腳手架、平臺、陡壁等高于地面的施工作業場合;同時也適用因地面作業踏空失足墜入洞、坑、溝、升降口、漏斗等情況。
但不包括以其他事故類別作為誘發條件的墜落事故,如觸電墜落事故。
⑩坍塌。建筑物、構筑物、堆置物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不適用于礦山冒頂片幫事故,或因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
?冒頂片幫。片幫指礦井作業面、巷道側壁在礦山壓力作用下變形,破壞而脫落的現象。冒頂是頂板失控而自行冒落的現象。適用于礦山、地下開采、掘進及其他坑道作業發生的坍塌事故。
?透水。指礦山、地下開采或其他坑道作業時,意外水源帶來的傷亡事故。不適用于地面水害事故。
?放炮。指爆破作業中發生的傷亡事故。
?火藥爆炸。火藥、炸藥在生產、加工、運輸、 儲存中發生的爆炸事故。
?瓦斯爆炸。
? 鍋爐爆炸。指鍋爐發生的物理爆炸事故。適用于使用工作壓力大于0.7表大氣壓,以水為介質的蒸汽鍋爐。不適用于鐵路機車、船舶上的蒸汽鍋爐以及列車電站和船舶電站的蒸汽鍋爐。
? 容器爆炸。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爆炸。指壓力容器超壓而發生的爆炸。適用于盛裝容器、換熱容器、分離容器、氣瓶、氣桶、槽車等容器爆炸事故。
? 其他爆炸。粉塵爆炸、揮發氣(液)體爆炸等等。下列爆炸都發生此類事故: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形成的爆燃性氣體混合物引起的爆炸。鋼水包爆炸、亞麻塵爆炸等,均為“其他爆炸”。
? 中毒和窒息。
? 其他傷害。
三、危險、有害因素辨識方法
方法 | 分類 | 特點 |
直觀經驗分析方法 | 對照、經驗法 | 對照法律法規、標準、檢查表 依靠分析人員的觀察、經驗能力 |
類比方法 | 類似工程、統計資料 | |
系統安全分析方法 | 事件樹 | 用于復雜、沒有事故經驗的 新開發系統 |
事故樹 |
四、危險、有害因素辨識的主要內容
在進行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時,要全面、有序 地進行,防止出現漏項,宜從廠址、總平面布置、 道路運輸、建(構)筑物、生產工藝、物流、主要設備裝置、作業環境、安全措施管理等幾方面進行。 識別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系統安全分析的過程。
(一)廠址
從廠址的工程地質、地形地貌、水文、氣象條件、周圍環境、 交通運輸條件及自然災害、消防支持等方面進行分析、識別。
(二)總平面布置
從功能分區、防火間距和安全間距、風向、建筑物朝向、危險和有害物質設施、動力設施(氧氣站、乙炔氣站、壓縮空氣站、鍋爐房、液化石油氣站等)、道路、儲運設施等方面進行分析、識別。
(三)道路運輸
從運輸、裝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運輸和豎向交叉運輸等方面進行分析、識別。
(四)建(構)筑物
從廠房的生產火災危險性分類、耐火等級、結構、層數、占地面積、防火間距、安全疏散等方面進行分析、識別。
從庫房儲存物品的火災危險性分類、耐火等級、結構、層數、占地面積、防火間距、安全疏散等方面進行分析、識別。
(五)生產工藝
1. 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設計階段進行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
? 對設計階段是否通過合理的設計進行考查,盡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危險、有害因素。(消除)
? 當消除危險、有害因素有困難時,對是否采取了預防性技術措施進行考查。(預防)
? 在無法消除危險或危險難以預防的情況下,對是否采取了減少危險、危害的措施進行考查。(減少)
? 在無法消除、預防、減弱的情況下,對是否將人員與危險、有害因素隔離等進行考查。(隔離)
? 當操作者失誤或設備運行一旦達到危險狀態時,對是否能通過連鎖裝置來終止危險、危害的發生進行考查。(連鎖)
? 在易發生故障和危險性較大的地方,對是否設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標志和聲、光警示裝置等進行考查。(標志)
2. 對照行業和專業制定的安全標準、規程進行危險、有害因素的分析、識別
3. 根據典型的單元過程(單元操作)進行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
(六)生產設備、裝置
(七)作業環境
(八)安全管理措施
經典習題
某企業醋酸車間二樓操作平臺的員工甲在未關閉真空泵的情況下拔出前一個原材料的軟管, 插入下一個原材料進行抽吸作業, 造成醋酸酐高位槽發生爆炸。 爆發后的碎片擊破相鄰的鹽酸高位槽; 員工在撤離過程中由于二層操作平臺階梯一側扶手欄桿缺失, 失穩墜落死亡。 根據 《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 下列關于造成此次事故的危險有害因素分類的說法, 正確的是( )。
A.醋酸酐高位槽爆炸產生的運動碎片, 屬于環境因素
B.醋酸車間二層操作平臺的階梯扶手欄桿缺失, 屬于物的因素
C.員工甲未按照公司規定的操作規程操作, 屬于管理因素
D.醋酸酐高位槽與鹽酸高位槽距離過近, 屬于物的因素
選項 A 屬于物的因素, 2108 運動物危害。
選項 B 屬于環境因素, 3105 室內梯架缺陷。
選項 C 屬于人的因素, 120202 違章作業。
選項 D 屬于物的因素, 210205 防護距離不夠。
某露天礦運輸車在彎道行駛過程中,裝載的礦石突然滑落,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該事故類型屬于( )。
A.車輛傷害
B.物體打擊
C.機械傷害
D.高處墜落
想刷更多注安考試試題?233網校APP提供注冊安全工程師章節習題、歷年真題、模擬試題、每日一練、模考大賽、答題闖關等刷題功能,大家可通過刷題,加深鞏固,掌握要點,查漏補缺,穩步提升!【進入下載APP刷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