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從業初級資格考試《銀行管理》科目的備考,第四部分銀行經營管理與創新的考查點主要為市場營銷、績效管理、財務管理和金融創新,其中,財務管理的考查點為:
一、銀行財務管理的內涵(掌握)
1、概念
商業銀行財務管理主要指的是商業銀行對各職能部門、分支機構的成本費用和利潤進行控制考核,其目的是降低整體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狹義上:商業銀行財務管理只包括成本管理、費用管理、預算管理、財務分析等內容。
廣義上:包含了預算管理、資產負債管理、資本管理、成本管理、風險管理、業績評價等商業銀行管理的主要內容。
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主要包括處理資本來源和成本、管理銀行資金、制定費用預算、進行審計、財務控制、進行稅收和風險管理等具體內容。
2、目標與原則
(1)目標
在特定的經濟體制和財務管理環境中通過對財務工作的科學組織和對資源的合理配置所要達到的具體標準。
(2)原則
平衡原則、彈性原則、比例原則、優化原則。
(3)核心及內容
現代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的核心要求:《金融企業財務規則》(財政部令第42號)要求金融企業根據本規則的規定,以及自身發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內部財務管理制度,設置財務管理職能部門,配備專業財務管理人員,綜合運用規劃、預測、計劃、預算、控制、監督、考核、評價和分析等方法,籌集資金,營運資產,控制成本,分配收益,配置資源,反映經營狀況,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實現持續經營和價值最大化。
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和工具是其財務報告制度。財務報告制度主要包括財務報表的編制和財務報告的分析審查及評價等內容。財務報表用來反映在特定日期(月末、季末、年末)的財務狀況和在一定會計期間(月份、年度等)內的經營成果。
二、銀行財務會計制度的主要內容(熟悉)
1、金融會計
是我國會計體系的主體,是根據金融業務的特點而制定的特種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遵循會計學的基本原理,采用專門的會計方法,對金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準確、完整、連續、綜合的核算和監督,為金融企業經營者及其有關方面提供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的一種管理活動。
主要特點:核算內容的社會性、核算方法的獨特性、監督的政策性、內部控制的嚴密性。
2、金融會計制度主要內容
2006年,財政部重新制定并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這標志著新會計準則體系的形成,該體系由項會計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會計準則組成。其中與銀行業密切相關的有:
《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一一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一一金融資產轉移》、《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一套期會計》、《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一金融工具列報》。
三、新會計準則對銀行的影響(熟悉)
1、新會計準則(2006)的影晌
(1)新會計準則更加規范準確地衡量資產和負債的信息,讓銀行更加準確、及時地了解當前的信貸狀況和客戶狀況,方便銀行調整信貸結構和優化客戶結構。
(2)新會計準則引人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將對于待履約合同的公允價值改變及時計人損益,并以公允價值列示為資產和負債,有效揭示了銀行承受的市場風險,也有利于全面揭示市場風險。
(3)促進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與建立,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4)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有助于我國銀行業走國際化道路。
2、新會計準則(2017)的影晌
(1)有利于企業加強金融資產和負債管理,資實資產質量,切實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利益。
(2)有利于推動企業加強風險管理,及時預警企業面臨的金融風險,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3)有利于促進企業戰略、業務、風控和會計管理的有機融合,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效率,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4)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場透明度,強化金融監管,提升監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