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應該是不同要素、不同環節組成的有機體。從環節方面看,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必須包括下列哪些要素?( )
A.決策
B.建設與管理
C.執行與操作
D.監督與評價
E.改進
12.個人信貸業務是國內個人業務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商業銀行競相發展的零售銀行業務。該項業務中,產生操作風險的原因包括( )。
A.客戶監管難度大
B.缺乏風險意識或風險防范經驗不足
C.內控制度不完善、業務流程有漏洞
D.業務管理分散,缺乏統籌管理
E.個人信用體系不健全
13.在商業銀行對操作風險的監測中,關鍵風險指標是指用來考查商業銀行風險狀況的統計數據或指標。商業銀行可選擇一些指標并通過對其監測從而為操作風險管理提供早期預警。確定關鍵風險指標的三個步驟是( )。
A.了解業務和流程
B.確定并理解主要風險領域
C.定義操作風險
D.定義風險指標并按重要程度對定義的風險指標進行排序,確定主要的風險指標
E.對操作風險進行分類
14.某商業銀行與某數據信息中心達成協議,由該數據信息中心負責該事業單位的計算機中心的安全運營。關于該協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簽訂協議的行為是業務外包
B.該事業單位簽約的目的是轉移本單位的操作風險
C.該外包業務的最終責任人是該數據信息中心
D.該行為是可降低的風險
E.本單位的賬務系統業務也可以同數據信息中心一樣外包出去
15.在操作風險監測過程中建立的因果分析模型能夠對操作風險的( )三個方面進行歷史統計,并形成相互關聯的多元分布。
A.風險指標
B.風險成因
C.風險成本
D.風險損失
E.風險發生頻率
16.在操作風險的自我評估的過程中,依據評審對象的不同,可采用的方法有( )。
A.流程分析法
B.情景模擬法
C.風險地圖法
D.調查問卷法
E.損失分布法
17.下列屬于可緩釋的操作風險的是( )。
A.火災
B.搶劫
C.高管欺詐
D.改變市場定位
E.交易差錯
18.下列有關替代標準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替代標準法是介于標準法和高級計量法之間的過渡方法
B.商業銀行使用替代標準法能夠降低操作風險重復計量的程度
C.使用替代標準法計量操作風險資本時,商業銀行應系統性地收集、整理、跟蹤和分析操作風險相關數據
D.采用替代標準法計量操作風險經濟資本時,驗證操作風險計量系統,驗證的標準和程序應當符合監管機構的有關規定
E.采用替代標準法計量操作風險經濟資本時,在全行范圍內對主要業務條線分配操作風險資本
19.監管機構對實施高級計量法提出的具體標準主要包括( )。
A.資格要求
B.定性標準
C.定量標準
D.情景分析
E.內部控制
20.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報告的目的在于向高級管理層揭示以下信息:商業銀行的主要風險源、整體風險狀況、風險的發展趨勢、將來值得關注的地方,其報告內容大致包括( )。
A.風險狀況
B.損失事件
C.誘因及對策
D.關鍵風險指標
E.資本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