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集團法人客戶信用風險識別
(一)集團法人客戶的整體狀況分析
1、特征:
① 在股權或經營決策上,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他企事業法人或被其他企事業法人控制。
② 共同被第三方企事業法人所控制。
③ 由主要投資者個人、關鍵管理人員或與其關系密切的家庭成員共同直接或間接控制。
④ 存在其他關聯關系,可能不按公允價格原則轉移資產或利潤,商業銀行認為應該視同集團客戶授信管理的。
2、風險識別方法:
首先,參照單一法人客戶分析方法,對集團法人客戶的基本信息、經營狀況、財務狀況、非財務因素以及擔保等整體狀況進行逐項分析,以識別其潛在的信用風險。
其次,關聯交易分析
3、關聯交易:關聯交易是指發生在集團內關聯方之間的有關轉移權利或義務的事項安排。
關聯方:在財務和經營決策中,與他方之間存在直接或間接控制關系或重大影響關系的企事業法人。
國家控制的企業間不應當僅僅因為彼此同受國家控制而成為關聯方。
具體分析:
首先應全面了解集團的股權結構,找到企業集團的最終控制人和所有關聯方;
然后對關聯方之間的交易是否屬于正常交易進行判斷。
非正常交易(十一種類型):
(1)與無正常業務關系的單位或個人發生重大交易;
(2)進行價格、利率、租金及付款等條件異常的交易;
(3)與特定客戶或供應商發生大額交易;
(4)進行實質與形式不符的交易;
(5)易貨交易;
(6)進行明顯缺乏商業理由的交易;
(7)發生處理方式異常的交易;
(8)資產負債表日前后發生的重大交易;
(9)互為提供擔保或連環提供擔保;
(10)存在有關控制權的秘密協議;
(11)除股本權益性投資外,資金以各種方式供單位或個人長期使用。
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
●充分利用內外部信息系統;
●充分盡職受理和調查評價;
●識別客戶關聯方關系的注意點;
●識別頻率與額度授信周期應當保持一致;
●產權股權發生變動,必須識別判斷;
●集團法人客戶的架構圖必須每年進行維護。
(二)集團法人客戶的信用風險特征
(1)內部關聯交易頻繁
基本動機之一是實現整個集團公司統一管理和控制;
動機之二是通過關聯交易規避政策障礙,粉飾財務報表。
關聯交易的復雜性和隱蔽性使商業銀行很難及時發現風險隱患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
(2)連環擔保十分普遍
一方面,孕育著經營風險;
另一方面,貸款實質上處于擔保不足或無擔保狀態。
(3)真實財務狀況難以掌握
(4)系統性風險較高
(5)風險識別和貸后管理難度較大
一方面,跨行業經營在客觀上增加了銀行信貸資產所承擔的行業風險;
另一方面,集團跨區域甚至跨國經營,對內、對外融資通盤運籌,常常使得銀行貸款的承貸主體與實際用貸主體相分離,進一步增加了商業銀行貸后監督的難度。
三、個人客戶信用風險識別
(一)個人客戶的基本信息分析
客戶主要是自然人,其特點表現為單筆業務資金規模小但業務復雜而且數量巨大。
多渠道調查、識別個人客戶潛在的信用風險:
1.資信情況調查:個人征信系統;稅務/海關/法院等機構;第一還款來源(收入證明、財產證明)
2.資產和負債情況調查
3.貸款用途及還款來源調查
4.對擔保方式的調查
(二)個人信貸產品分類及風險分析
1.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風險分析
●經銷商風險;
經銷商不具有銷售資格或違反法律規定,導致銷售行為、銷售合同無效。
經銷商在商品合同下出現違約,導致購買人違約。
經銷商在進行高度負債經營時,存在卷款外逃的風險。
●“假按揭”風險;
開發商不具備按揭合作主體資格,以虛假銷售方式套取商業銀行按揭貸款。
以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名義套取企業生產經營用的貸款。
信貸人員與企業串謀,向虛擬借款人或不具有真實購房行為的借款人發放高成數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
借款人虛假購房,身份和住址不明。
開發商與購房人串通,規避不允許零首付的政策限制。
●由于房產價值下跌而造成超額抵押不足的風險;
●借款人經濟狀況變動風險。
2.個人零售貸款的風險分析
個人零售貸款可以分為汽車消費貸款、信用卡消費貸款、助學貸款、留學貸款、助業貸款等。風險在于:
●借款人的真實收入狀況難以掌握
●借款人的償債能力有可能不穩(如職業不穩定,大學生就業困難等)
●貸款購買的商品質量有問題或價格下跌導致消費者不愿履約
●抵押權益實現困難
四、貸款組合的信用風險識別
貸款組合的總體風險通常小于單筆貸款信用風險的簡單加總。
在識別和分析貸款組合信用風險時,商業銀行應當更多地關注系統性風險因素。
1.宏觀經濟因素
2.行業風險
3.區域風險
(1)銀行客戶是否過度集中于某個地區;
(2)銀行業務及客戶集中地區的經濟狀況及其變動趨勢;
(3)銀行業務及客戶集中地區的地方政府相關政策及其適用性;
(4)銀行客戶集中地區的信用環境和法律環境出現改善或惡化;
(5)政府及金融監管部門對本行客戶集中地區的發展政策、措施是否發展變化,如果變化是否造成地方優惠政策難以執行,及其變化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