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金融機構的功能和分類,詮釋商業銀行的職能和業務,分析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三性”原則的關系,辨別證券經營機構、保險公司、政策性金融機構、信用合作社、金融資產管理備司、信托機構、財務公司與信用擔保機構的業務差異,分析中央銀行如何通過業務活動實現金融調控目標,區分我國金融監管機構的定位和職能。
第一節 金融機構概述
一、金融機構的概念
1.金融機構的概念
金融機構是指從事各種金融活動的組織,包括以下兩種:
(1)以獲取收益為目的的金融機構
以獲取收益為目的的金融機構所涉及的功能及提供的金融服務:
①接受存款的功能:在市場上籌資以獲得貨幣資金,將其改變并構建成不同種類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資產,即負債和資產。
②經紀和交易功能:代表客戶交易金融資產,提供金融交易的結算服務;自營交易金融資產,滿足客戶對不同金融資產的需求。
③承銷功能:幫助客戶創造金融資產,并把這些金融資產出售給其他市場參與者。
④咨詢和信托功能:為客戶提供投資建議,保管金融資產,管理客戶的投資組合。
(2)對金融活動進行調控與監管的金融機構
主要是指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機構。
2.金融體系的構成
金融體系的構成:
①廣義的角度:金融調控體系、金融組織體系、金融監管體系、金融市場體系、金融環境體系。
②狹義的角度:溝通資金供求雙方(金融交易雙方),對之進行調控與監督管理的中央銀行(最高貨幣當局)與金融監管機構所構成的統一體。
我國目前金融體系的典型特征是:①以中央銀行為整個社會金融運行的核心,以商業銀行為金融運行主體、各種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為輔助;②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分別經營各自范圍的金融業務,歸屬不同監管部門監管的金融體系模式。這種“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模式有向混業經營發展的趨勢。
【例3.1】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分別經營各自范圍的金融業務,歸屬不同的監管部門監管,這種金融體系稱為( )模式。[2009年真題]
A.分業經營,綜合監管
B.分業經營,分業監管
C.分業經營,混合監管
D.綜合經營,綜合監管
【答案】B
【解析】我國目前金融體系的典型特征是:以中央銀行為整個社會金融運行的核心,以商業銀行、專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為金融運行主體、各種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為輔助,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分別經營各自范圍的金融業務,歸屬不同的監管部門監管的金融體系模式。這種“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模式有向混業經營發展的趨勢。
二、金融機構的功能
1.不同金融機構的功能側重點
不同金融機構的功能側重點如下:
①商業銀行的發展歷史最悠久,功能最全面,在支付結算和提供融資服務方面更為突出;
②投資類和保險類金融機構在提供信息服務和分散風險方面的功能最明顯;
③信息類金融機構主要發揮金融信息服務功能;
④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機構主要行使管理職能。
2.金融機構的功能
(1)充當信用中介,便利資金融通
①途徑:通過吸收存款或發行各種金融工具,從不同部門集聚資金,積少成多,再通過一定的專業化運作將資金提供給需求者,促進儲蓄向投資轉化并最終實現資金價值的增值。
②實現方式:直接融通方式和間接融通方式。
③意義:信用中介功能可以動員社會閑置資金、凝集社會資本、調劑資金余缺、引導社會資金流向、提高投融資效益、實現資金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優化配置,對國民經濟運行及社會再生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2)充當支付中介,便利支付結算
①途徑: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和流程設計,為客戶之間完成貨幣收付或清償提供服務,實現貨幣資金的轉移。
②意義:a.通過創造各種票據、信用卡、各種支付賬戶等方式,使結算工具日益多樣化;b.通過提供轉賬支付系統使貨幣支付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c.通過建立一系列的支付系統拓寬了支付渠道;d.通過現代化的通信手段提高了支付技術水平,從而加快社會資金的周轉速度和利用效率。
【例3.2】金融機構為客戶之間完成貨幣收付轉移,這體現了它的( )功能。[2014年真題]
A.轉移風險
B.信用中介
C.資本聚集
D.支付中介
【答案】D
【解析】金融機構充當支付中介,便利支付結算的功能指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和流程設計,為客戶之間完成貨幣收付或清償提供服務,實現貨幣資金的轉移。
(3)提供金融服務,降低交易成本
途徑:①利用技術的規模經濟和專業優勢,在為投融資雙方提供資金融通服務的同時,可以降低資金供求雙方的搜尋和核實成本、監督和審計成本、風險管理和參與成本;②利用金融機構的專門技術,以低廉的成本向全社會提供多種便利的金融服務。
(4)獲得較完整信息,改善信息不對稱
(5)運用技術和經驗,轉移和管理風險
三、金融機構的特殊性
金融機構與一般工商企業的對比如表3-1所示。
表3-1 金融機構與一般工商企業的比較
項目 | 金融機構 | 一般工商企業 | |
共性 | 金融機構也具有普通企業的基本要素,如以獲取利潤為目標,有一定數量的資本、向社會提供特定的產品和服務,依法經營、照章納稅、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等 | ||
差別 | 經營對象 | 貨幣資金這種特殊商品 | 具有一定使用價值的商品 |
經營內容 | 對貨幣資金的收付、借貸及各種與貨幣資金運動有關的金融交易或與之相關的金融服務 | 從事商品生產與商品流通活動 | |
經營關系 | 與客戶之間主要是貨幣的借貸、融通與投資關系 | 一般經濟單位與客戶之間是商品或勞務的買賣關系 | |
經營風險 | 風險種類繁多,有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多種類型,這些風險多與系統性風險相關聯 金融機構與社會各經濟部門的信用聯系廣泛而密切,金融機構風險一旦爆發,極有可能對整個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行構成威脅,甚至引發嚴重的社會經濟危機 | 經營風險主要來自于商品生產、流通過程,集中表現為商品生產是否適銷對路,商品的價值能否實現等 單個企業因經營失敗而破產對整個經濟體系的影響較小,一般屬于小范圍、個別性風險 |
四、金融機構的分類
金融機構的分類如表3-2所示。
表3-2 金融機構的分類
分類標準 | 分類 | 定義 |
活動領域 | 直接 金融機構 | 主要活動于金融市場,為投資者和融資者牽線搭橋,提供策劃、咨詢、承銷、經紀、登記、保管、清算、資信評級等一系列相關或配套金融服務的中介機構 |
間接 金融機構 | 在最初的資金提供者(存款人)和最終資金使用者(貸款人)之間進行債權債務關系轉換活動的中介機構 | |
職能作用 | 一般 金融機構 | 進行商業化經營,以獲取利潤為主要目標,通過向社會提供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取得收入的金融機構 |
金融調控、監管機構 | 中央銀行及其他一些專門對金融領域的監管機構,如我國的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承擔著宏觀調控、金融監管、維持金融秩序的重任,這些機構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公益性的,不以營利為自身的目標 | |
業務特征 | 銀行 | 以存款、放款、結算、匯兌等業務為主要經營內容的金融機構,主要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等 |
非銀行 金融機構 | 一般不經營存款、放款、結算、匯兌業務,而專注于證券、投資及資本市場的重組、并購及相關的金融服務等業務,主要包括:證券公司(投資銀行)、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等 | |
所起作用 | 融資類 金融機構 | 為資金供求雙方提供融資服務為主的金融機構,包括各類商業銀行、儲蓄銀行、信用合作社等 |
投資類 金融機構 | 為企業在一級證券市場融資和二級證券市場買賣證券提供中介服務的金融機構 | |
保險類 金融機構 | 經營各類保險保障業務的金融機構,包括各類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 | |
信息咨詢服務類金融機構 | 指資信評估公司及其他以金融信息咨詢服務為主的金融機構 | |
資金來源 | 存款類 金融機構 | 接受個人和機構存款并可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儲蓄與貸款協會、互助儲蓄協會、信用合作社等 |
契約型 儲蓄機構 | 以契約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內從持約人手中吸收資金,如人壽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 | |
投資性 中介機構 | 以投資活動為主要目的是籌集資金中介,如金融公司、共同基金、貨幣市場基金等 |
【例3.3】一般而言,金融機構主要分為( )兩大類。[2005年真題]
A.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
B.銀行與證券機構
C.銀行與保險機構
D.政策性銀行與商業銀行
【答案】A
【解析】按照不同的原則、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標準,可以對金融機構進行不同的分類,但在實際工作中,最通常是將金融機構分為銀行類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兩大類。前者主要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而證券公司(投資銀行)、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等其它機構則歸入非銀行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