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生產運營戰略(OperationManagement)(掌握)
企業三種傳統核心職能
(一)運營流程及計劃
運營流程的四個因素 | 批量 | 大規模生產——低成本(可以實現專業化分工) 小規模生產——高成本(無法實現專業化分工) |
種類 | 多品種 ——成本高(要求足夠的靈活性) 少品種 ——成本低(標準化的生產) | |
需求變動 | 需求波動 ——產能利用率低 ——成本高 需求穩定 ——產能利用率較高 ——成本低 | |
可見性 | 可見性高(服務型行業)——員工技巧要求高 ——單位成本可能比較高 可見性較低(生產型行業)——員工技巧要求低 ——單位成本可能比較低 |
(三)產能計劃
生產能力——市場需求
產能計劃的類型 | 領先策略 | 根據對需求增長的預期增加產能 |
滯后策略 | 僅當企業因需求增長而滿負荷生產或超額生產后才增加產能 | |
匹配策略 | 少量地增加產能來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 | |
平衡產能與需求的方法 | 資源訂單式生產 | 訂單 → 資源 → 生產: 例如,建筑企業可能會收到承建新的道路橋梁的大訂單。該建筑企業將僅在簽訂了合同之后才開始采購必需的資源 |
訂單生產式生產 | 資源 → 訂單 → 生產: 例如,企業會配備適當的勞動力和設備,但企業會在實際收到訂單之后才開始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 | |
庫存生產式生產 | 資源 → 生產 → 訂單: 這種情況在制造型企業非常常見 |
要素 | (1)不斷改進。 (2)消除浪費。包括時間、資源以及材料的浪費。 浪費共有七種類型:①生產過剩的浪費;②等待的浪費;③搬運的浪費;④加工的浪費;⑤庫存的浪費;⑥動作的浪費;⑦不良產品的浪費。 (3)良好的工作場所整理。 (4)縮短生產準備時間。 (5)企業中所有員工的參與 |
優 點 | (1)庫存量低,減少倉儲費用支出; (2)由于僅在需要時才取得存貨,因此降低了花費在存貨上的運營成本; (3)降低了存貨變質、陳舊或過時的可能性; (4)避免因需求突然變動而導致大量產成品無法出售的情況出現; (5)由于JIT著重于第一次就執行正確的工作這一理念,因而降低了檢查和返工他人所生產的產品的時間 |
缺 點 | (1)由于僅為不合格產品的返工預留了最少量的庫存,因而一旦生產環節出錯則彌補空間較小; (2)生產對供應商的依賴性較強,并且如果供應商沒有按時配貨,則整個生產計劃都會被延誤; (3)由于企業按照實際訂單生產所有產品,因此并無備用的產成品來滿足預期之外的訂單 |
(五)質量管理(QualityManagement)(掌握)
1.質量管理的概念
質量管理質量方針
質量目標質量策劃
質量控制質量保證
質量改進
2.質量成本(CostofQuality)的構成
質量成本又稱質量費用。是指將產品質量保持在規定的質量水平上所需的有關費用。
構成 | 基本含義 | |
運行質量成本 | 內部損失成本 | 又稱內部故障成本,是指產品出廠前因不滿足規定的質量要求而支付的費用。主要包括:廢品損失費用、返修損失費用和復試復驗費用、停工損失費用、處理質量缺陷費用、減產損失及產品降級損失費用等 |
鑒定成本 | 評定產品是否滿足規定的質量水平所需要的費用。主要包括:進貨檢驗費用、工序檢驗費用、成品檢驗費用、質量審核費用、保持檢驗和試驗設備精確性的費用、試驗和檢驗損耗費用、存貨復試復驗費用、質量分級費用、檢驗儀器折舊費以及計量工具購置費等 | |
運行質量成本 | 預防成本 | 用于預防產生不合格品與故障等所需的各種費用。主要包括:質量計劃工作費用、質量教育培訓費用、新產品評審費用、工序控制費用、質量改進措施費用、質量審核費用、質量管理活動費用、質量獎勵費、專職質量管理人員的工資及其附加費等 |
外部損失成本 | 指成品出廠后因不滿足規定的質量要求,導致索賠、修理、更換或信譽損失等而支付的費用。主要包括:申訴受理費用、保修費用、退換產品的損失費用、折舊損失費用和產品責任損失費用等 | |
外部質量保證成本 | 為用戶提供所要求的客觀證據所支付的費用 | ① 為提供特殊附加的質量保證措施、程序、數據所支付的費用。 ② 產品的驗證試驗和評定的費用。 ③ 滿足用戶要求,進行質量體系認證所發生的費用 |
全面質量管理成本模式基于以下兩個觀點:
一是預防成本和鑒定費用都服從管理層的影響或控制。
二是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是預防和鑒定方面花費努力的結果。
【要素】
·內部客戶和外部供應商
·服務水平協議
·公司的質量文化
·授權:授權包括兩個關鍵方面:
(1)允許員工能夠自由決定如何使用掌握的技能和獲得成為一個有效的團隊成員所必需的新技能來完成必要的工作。
(2)使員工對實現生產目標和質量控制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