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網校整理2019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第二章 高頻考點,供大家備考復習>>課后練習題入口!
2019年注會高頻考點《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產業五種競爭力(五力模型)
(二)五種競爭力分析
1. 潛在進入者的進入威脅。
進入障礙:是指那些允許現有企業賺取正的經濟利潤,卻使產業的新進入者無利可圖的因素。
對于一個產業來說,進入威脅的大小取決于呈現的進入障礙(結構性障礙)與準備進入者可能遇到的現有在位者的反擊(行為性障礙)。
(1)結構性障礙。指呈現的進入障礙。其中主要的結構性障礙:規模經濟、產品差異、資金需求、轉換成本、分銷渠道、其他優勢及政府政策。
2. 替代品的替代威脅。
(1)產品替代的類別
① 直接產品替代:某一種產品直接取代另一種產品。
② 間接產品替代:由能起到相同作用的產品非直接地取代另外一些產品。
(2)新產品能否替代老產品,主要取決于兩種產品的性價比的比較。
價值工程中的一個基本公式:價值=功能/成本。
(3)老產品提高產品價值的主要途徑是降低成本與價格。
(4)替代品的替代威脅并不一定意味著新產品對老產品最終的取代。幾種替代品長期共存也是很常見的情況。
3. 供應者、購買者討價還價的能力。
購買者和供應者討價還價的能力大小,取決于它們各自以下幾個方面的實力:
(1)買方(或賣方)的集中程度或業務量的大小。
(2)產品差異化程度與資產專用性程度。
(3)縱向一體化程度。
(4)信息掌握的程度。
4. 產業內現有企業的競爭。
產業內現有企業的競爭通常以價格競爭、廣告戰、產品引進以及增加對消費者的服務等方式表現出來。
產業內現有企業的競爭在下面幾種情況下可能是很激烈的:
(1)產業內有眾多的或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
(2)產業發展緩慢。
(3)顧客認為所有的商品都有同質的。
(4)產業中存在過剩的生產能力。
(5)產業進入障礙低而退出障礙高。
五力模型的局限性:
1. 該分析模型基本上是靜態的。然而,在現實中競爭環境始終在變化。
2. 該模型能夠確定行業的盈利能力,但是對于非營利機構,有關獲利能力的假設可能是錯誤的。
3. 該模型基于這樣的假設:即一旦進行了這種分析,企業就可以制定企業戰略來處理分析結果,但這只是一種理想的方式。
4. 該模型假設戰略制定者可以了解整個行業(包括所有潛在的進入者和替代產品)的信息,但這一假設在現實中并不存在。
5. 該模型低估了企業與供應商、客戶或分銷商、合資企業之間可能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以減輕相互之間威脅的可能性。
6. 該模型對產業競爭力的構成要素考慮不夠全面。大衛·亞非提出了第六個要素,即互動互補作用力。
考試難度提高→速來領取注冊會計師備考資料>> |
復習推薦
注會刷題太費腦?聽老師講講考點和答題技巧,你會豁然開朗!幽默風趣的冶志峰老師,嚴謹細致的孫文靜老師、魅力超凡的MR.H+葛廣宇老師,帶你讀薄教材,舉一反三,做題才能更有效率!【點擊馬上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