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題
【案例一】
某沿海有掩護高樁碼頭,長度為320m,寬度為25.1m,碼頭面標高為+6.1m,樁基采用鋼管樁,鋼管樁直徑為φ1400mm,樁基處上層地質為淤泥質黏土。預制靠船構件上端長1.4m、下端長1.0m、高2.0m、平行碼頭前沿線方向寬1.2m,前排樁中心距碼頭前沿線2.5m,結構形式如圖1所示。開工前,項目部將本碼頭施工工序劃分為:預制構件、樁基施工、上部結構施工、擋土墻施工、附屬設施安裝、挖泥、拋石護面、后方回填等八道工序。開工后項目部精心施工,順利完成了施工任務。
【問題】
1.根據項目部劃分的施工工序,畫出本工程的施工流程框圖。
2.本工程前排鋼管樁沿高程腐蝕區域可劃分為哪幾個區域?并給出各區域的高程范圍。
3.沉樁和護面拋石過程中,應采取哪些措施保護岸坡穩定?
4.計算本工程靠船構件對前排樁中心的力矩。(吊裝孔、預埋及安裝件和外伸鋼筋重量不計,鋼筋混凝土重度γ=25kN/m3,計算結果取兩位小數。)
參考答案:
參考解析:?
1.根據項目部劃分的施工工序,本工程的施工流程框圖如圖4所示。
2.本工程前排鋼管樁沿高程腐蝕區域劃分為浪濺區、水位變動區、水下區和泥下區四個區域。各區域高程范圍:(1)浪濺區高程范圍設計高水位向上1.5m與設計高水位向下1.0m,即:+2.8m~+2.70m;(2)水位變動區高程范圍設計高水位向上1.0m與設計高水位向下1.0m,即:+2.7m~+0.37m;(3)水下區高程范圍設計高水位向下1.0m,即:+0.37m~-12.0m;(4)泥下區高程范圍是指泥面以下區域,即:-12.0m以下。
3.沉樁和護面拋石過程中,保護岸坡穩定采取的措施:(1)沉樁方面:控制沉樁順序(分區間隔沉樁)與速率、高潮位沉樁、重錘輕打。(2)拋石方面:由水域向岸(從下向上)、分層拋。
4.根據靠船構件形狀將靠船構件分解為矩形與三角形分別計算力矩:
靠船部分矩形部分對前排樁中心的力矩為:
(25×1.0×2.0×1.2)×(2.5-1.0÷2)=120kN·m。
靠件三角形部分對前排樁中心的力矩為:
(25×0.4×2.0÷2×1.2)×(2.5-1.0-0.4÷3)=16.40kN·m。
靠船構件對前排樁中心的力矩為:1204-16.40=136.40k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