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級建造師《水利水電工程管理與實務》科目中,雙代號網絡圖的繪制與計算是歷年案例分析題的必考點,一般是在案例分析題第二大題中考核,占比重,分值高,是我們務必要掌握的內容。
編輯推薦>>> 雙代號網絡圖的繪制與6大時間參數的計算詳解
雙代號網絡圖在實務案例題中的考核,不像管理考得那樣細致,主要是要求考生能找出關鍵線路,算出總工期、總時差等參數即可。
第一步:找關鍵線路
找出線路上總的工作持續時間最長的線路,即為關鍵線路。
第二步:計算總工期
根據找到的關鍵線路計算總工期。
第三步:計算某工作的總時差
(1)找出經過該工作的所有線路,并計算各線路的持續時間;
(2)確定經過該工作的持續時間最長的線路;
(3)將總工期與最長線路的持續時間相減,其差值即為該工作的總時差。
【經典真題】
【2018年案例分析二】背景資料
某承包人根據《水利水電工程標準施工招標文件》(2009版)與發包人簽訂某引調水工程引水渠標段施工合同,合同約定:1)合同工期465天,2015年10月1日開工;2)簽約合同價為5800萬元;3)履約保證金兼具工程質量保證金功能,施工進度付款中不再預留質量保證金;4)工程預付款為簽約合同價的10%,開工前分兩次支付,工程預付款的扣回與還清按R=A(C-F1S)/(F2-F1)S計算,其中F1=20%;F2=90%。合同簽訂后發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項目部要求編制了該工程的施工進度計劃如圖2所示,經監理人批準后,工程如期開工;
【問題】1.指出事件一施工進度計劃圖的關鍵線路(用節點編號表示);“土石方開挖及墊層Ⅲ”工作的總時差。
【答案】(1)關鍵線路為1-2-3-4-6-7-8-9-11-12 (找出持續時間最長的那條線路,即為關鍵線路)
(2)“土石方開挖及墊層Ⅲ”工作的總時差=465-(30+80+90+70+30+60)=5(天)
【2017年案例分析二】某河道整治工程的主要施工內容有河道疏浚,原堤防加固,新堤防填筑等。承包人依據《水利水電工程標準施工招標文件》(2009 年版) 與發包人簽訂了施工合同,合同約定工期為 9 個月(每月按 30 天計算,下同),2015 年 10 月日開工。 承包人編制并經監理人同意的進度計劃如圖所示
本工程施工中,發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工程如期開工,但因征地未按期完成,導致臨時交通道路推遲 20 天完成。發包人要求承包人采取趕工措施,保證工程按合同要求的工期目標完成,承包人確定了工期優化方案;
(1)原堤防加固,按增加費用最小原則進行工期優化,相應的工期優化,費用關系見下表:
(2)新堤填筑,采用增加部分關鍵工作的施工班組,組織平行施工優化工期,計劃調整費用增加情況見下表:
(3)河道疏浚計劃于 2015 年 12 月 1 日開始項目部按優化措施編制調整后的進度計劃及趕工措施報告,并上報監理人批準。
【問題】1.根據事件一用雙代號網絡圖繪制從2015年12月1日起優化進度計劃,計算趕工增加的費用。
【答案】根據題意可知,原堤防加固線路為①→②→③→④→⑤→⑨,總長度為260天。事件一中,B工作延誤20天,由于合同約定工期為9x30=270天,則原堤防加固需要趕工10天。
按照費用最低的原則,應優先壓縮趕工費用較低的工作。因此E工作壓縮2天,D工作壓縮5天,F工作壓縮3天。 壓縮費用為:2.4×2+2.6×5+2.8×3=26.2萬元。
優化后的網絡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