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建造師《建筑實務》科目教材厚重,內容繁多,復習難度大。233網校采用將歷年試題與考試用書相結合的方式,對二建《建筑實務》的考點精華進行重點摘錄、整理,對考試用書的核心知識點進行提煉,整理編寫了二建《建筑實務》關鍵考點總結,方便考生們復習背誦之用。本文為“第一章 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考點匯總上篇,推薦收藏背誦~
第一章 建筑工程施工技術 (上)
1、民用建筑按地上高度和層數分類
2、上人屋面和交通、商業、旅館、學校、醫院等建筑臨開敞中庭的欄桿高度不應低于1.2m。
3、樓梯每個樓梯的踏步一般不應超過18級,亦不應少于3級。樓梯平臺上部及下部過道處的凈高不應小于2m,梯段凈高不宜小于2.2m。
4、框架結構震害的嚴重部位多發生在框架梁柱節點和填充墻處;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頂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內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記住震害嚴重的,如“柱、柱頂、角柱、短柱”)
5、多層磚砌體房屋的構造柱構造要求:
(1)箍筋間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應適當加密;房屋四角的構造柱應適當加大截面及配筋。
(2)6、7度時超過六層、8度時超過五層和9度時,構造柱縱向鋼筋宜采用4φ14,箍筋間距不應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構造柱應適當加大截面及配筋。
(3)構造柱與墻連接處應砌成馬牙槎,沿墻高每隔500mm設拉結,每邊伸入墻內不宜小于1m。
(4)構造柱與圈梁連接處,構造柱的縱筋應在圈梁縱筋內側穿過,保證構造柱縱筋上下貫通。
(5)構造柱可不單獨設置基礎,但應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與埋深小于500mm的基礎圈粱相連。
6、建筑裝飾裝修施工過程中常見的荷載變動主要有:
(1)在樓面上加鋪任何材料屬于對樓板增加了面荷載;
(2)在室內增加隔墻、封閉陽臺屬于增加的線荷載;
(3)在室內增加裝飾性的柱子,特別是石柱,懸掛較大的吊燈,房間局部增加假山盆景 ,這些裝修做法就是對結構增加了集中荷載。
7、建筑結構設計使用年限:
臨時性結構 | 5年 |
易于替換的結構構件 | 25年 |
普通房屋和建筑物 | 50年 |
標志性建筑和特別重要的建筑結構 | 100年 |
8、梁的正截面破壞形式與配筋率、混凝土強度等級、截面形式等有關,影響最大的是配筋率。
9、影響斜截面破壞的因素:截面尺寸、混凝土強度等級、荷載形式、箍筋和彎起鋼筋的含量等,其中影響較大的是配箍率。
10、單向板與雙向板的受力特點
(1)兩邊支承 → 單向板,一個方向受彎。
(2)四邊支承 → 雙向板,雙向受彎。
(3)L長 / L短 ≤ 2 ,應按雙向板計算。
(4) 2<L長 / L短<3,宜按雙向板計算;當按沿短邊受力的單向板計算時,應沿長邊布置足夠數量的構造筋。
(5)L長 / L短 ≥ 3,可按沿短邊受力的單向板計算。
11、在鋼結構設計文件中,應注明建筑結構設計使用年限、鋼材牌號、連接材料的型號(或鋼號)、設計所需的附加保證項目和所采用的規范。此外,還應注明所要求的焊縫形式、焊縫質量等級、端面刨平頂緊部位、鋼結構防護要求及措施、對施工的要求。對抗震設防的鋼結構,關鍵連接部位應注明其連接的細部構造、尺寸,同時注明在塑性耗能區采用鋼材的最大允許屈服應力。
12、有較高要求的抗震結構適用的鋼筋牌號為:帶肋鋼筋牌號后加E(例如:HRB400E,HRBF400E)。該類鋼筋還應滿足以下要求:
(1)實測抗拉強度與實測屈服強度之比不小于1.25;(強屈比≥1.25)
(2)實測屈服強度與規定的屈服強度標準值之比不大于1.30;(超屈比≤1.3)
(3)最大力下總伸長率≥9%。
13、鋼材的主要性能包括力學性能和工藝性能。其中力學性能包括:拉伸性能、沖擊性能、疲勞性能。工藝性能包括:彎曲性能和焊接性能。
14、六大常用水泥的初凝時間均不得短于45min,硅酸鹽水泥的終凝時間不得長于6.5h,其他五類常用水泥的終凝時間不得長于10h。
15、采用膠砂法來測定水泥的3d和28d的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根據測定結果來確定該水泥的強度等級。
16、影響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單位體積用水量、砂率、組成材料的性質、時間和溫度等。其中單位體積用水量是最主要的因素。
17、影響混凝土強度的因素
(1) 原材料方面:
①水泥強度與水灰比;
②骨料的種類、質量和數量;
③外加劑和摻合料;
(2) 生產工藝方面:
①攪拌與振搗;
②養護的溫度和濕度;
③齡期。
18、緩凝劑主要用于高溫季節混凝土、大體積混凝土、泵送與滑模方法施工以及遠距離運輸的商品混凝土等,不宜用于日最低氣溫5°C以下施工的混凝土,也不宜用于有早強要求的混凝土和蒸汽養護的混凝土。
19、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以邊長為70.7mm的立方體試件,在標準養護條件下,用標準方法測得28d齡期的抗壓強度值。
(1)以3個試件測值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組試件的砂漿立方體試件抗壓強度平均值,精確至0.1MPa;(正常取平均)
(2)當三個測值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個與中間值的差值超過中間值的15%時,則把最大值及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間值作為該組試件的抗壓強度值;(一超取中)
(3)當兩個測值與中間值的差值均超過中間值的15%時,則該組試件的試驗結果為無效。(兩超作廢)
20、花崗石構造致密、強度高、密度大、吸水率極低、質地堅硬、耐磨,為酸性石材。
21、人造石按主要原材料分包括人造石實體面材、人造石石英石和人造石崗石等產品。
22、木材的含水量用含水率表示,指木材的水分質量占木材質量的百分數。分為絕對含水率和相對含水率。影響木材物理力學性質和應用的最主要的含水率指標是平衡含水率和纖維飽和點。
23、安全玻璃包括鋼化玻璃、均質鋼化玻璃、防火玻璃和夾層玻璃。
24、鋼化玻璃機械強度高,抗沖擊性也很高,彈性比普通玻璃大得多,熱穩定性好,在受急冷急熱作用時,不易發生炸裂,碎后不易傷人。
25、通過對鋼化玻璃進行均質(第二次熱處理工藝)處理,可以大大降低鋼化玻璃的自爆率。
26、陽光控制鍍膜玻璃:具有良好的隔熱性能,可以避免暖房效應。具有單向透視性,故又稱為單反玻璃。
27、防水涂料分為JS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聚氨醋防水涂料、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等。
28、影響保溫材料導熱系數的因素有:
(1)材料的性質;
(2)表觀密度與孔隙特征;
(3)濕度;
(4)溫度;
(5)熱流方向。
29、鋼尺量距是目前樓層測量放線最常用的距離測量方法。
30、DS05型和DS1型水準儀稱為精密水準儀,用于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DS3稱為普通水準儀,用于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
31、水準儀的主要功能:
(1)測量兩點間的高差;
(2)由控制點的已知高程來推算測點的高程;
(3)測量兩點間的大致水平距離。
32、經緯儀的主要功能:
(1)進行水平角和豎直角測量;
(2)測出兩點間的大致水平距離和高差;
(3)進行點位的豎向傳遞測量。
33、全站儀:同時測量角度和距離的儀器,在同一時間得到平距、 高差、點的坐標和高程。
34、施工測量現場主要工作有,對已知長度的測設、已知角度的測設、建筑物細部點平面位置的測設、建筑物細部點高程位置及傾斜線的測設等。
35、平面控制網的主要測量方法有直角坐標法、極坐標法、角度交會法、距離交會法。隨著全站儀的普及,一般采用極坐標法建立平面控制網。
36、基坑開挖時應對平面控制樁、水準點、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標高、邊坡坡度等經常進行檢查。
37、土方填筑與壓實
(1)填土應從場地最低處開始,由下而上整個寬度分層鋪填。
(2)填方應在相對兩側或周圍同時進行回填和夯實。
(3)填土應盡量采用同類土填筑,填方的密實度要求和質量指標通常以壓實系數表示。
38、防止或減少降水影響周圍環境的技術措施
(1)采用回灌技術。采用回灌井點時,回灌井點與降水井點的距離不宜小于6m。
(2)采用砂溝、砂井回灌。
(3)減緩降水速度。還可在鄰近被保護建(構) 筑物一側,將井點管間距加大,必要時甚至暫停抽水。
39、基坑驗槽程序:
(1)在施工單位自檢合格的基礎上進行。施工單位確認自檢合格后提出驗收申請。
(2)由總監理工程師或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組織建設、監理、勘察、設計及施工單位的項目負責人、技術質量負責人,共同按設計要求和有關規定進行。
(3)基槽滿足設計要求及有關規定后,相關方履行驗收手續;需要局部處理的部位由設計單位提出處理意見,施工單位處理后進行二次驗收。
40、基坑驗槽的主要內容
(1)基槽平面位置、尺寸和深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2)觀察土質及地下水情況是否和勘察報告相符。
(3)檢查基槽之中是否有舊建筑物基礎、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及地下人防工程等。
(4)檢查基槽邊坡外緣與附近建筑物的距離,基坑開挖對建筑物穩定是否有影響。
(5)檢查核實分析釬探資料,對存在有異常點位應進行復查。樁基應檢測樁的質量是否合格。
41、基坑驗槽方法:
(1)觀察法(重點觀察柱基、墻角、承重墻下或其他受力較大部位)
(2)釬探法
(3)輕型動力觸探。
42、遇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輕型動力觸探:
(1)持力層明顯不均勻;
(2)局部有軟弱下臥層;
(3)有淺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觀察難以發現時;
(4)勘察報告或設計文件規定應進行輕型動力觸探時。
43、磚、石基礎屬于剛性基礎范疇,抗壓性能好,整體性、抗拉、抗彎、抗剪性能較差。適用于地基堅實、均勻,上部荷載較小,7層和7層以下的一般民用建筑和墻承重的輕型廠房基礎工程。
44、磚基礎施工技術要求
(1)磚基礎大放腳一般采用一順一丁砌筑形式,上下皮垂直灰縫相互錯開60mm。
(2)磚基礎的水平灰縫厚度和垂直灰縫寬度宜為10mm。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得小于80%,豎向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得小于90%。
(3)磚基礎底標高不同時,應從低處砌起,并應由高處向低處搭砌。搭砌長度不應小于磚基礎底的高差。
(4)磚基礎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當不能同時砌筑時,應留置斜槎。
(5)基礎墻的防潮層位置宜在室內地面標高以下一皮磚處。
45、大體積混凝土的振搗:
(1)混凝土應采取振搗棒振搗。
(2)在初凝以前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鋼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與鋼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現的裂縫,減少內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實度,使混凝土抗壓強度提升,從而提高抗裂性。
溫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網校-cschwenwei獨立創作完成,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