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坡生態防護即邊坡植被,主要是靠植物根莖與土壤間的附著力以及根莖間的互相纏繞來達到加固邊坡、提高坡表抗沖刷的能力。邊坡生態防護不僅可以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而且還可以凈化空氣,保護生態,美化環境,保證行車安全,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1 公路邊坡植物的選擇的依據
對于邊坡生態防護用植物的選擇,需綜合考慮邊坡坡度、當地氣候條件、邊坡土壤條件以及種植環境。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邊坡坡度。目前我國公路邊坡度一般都較大。由于邊坡坡度較大,降水落于坡表后,極易形成重力作用,沿坡面往下流失,造成坡體土壤缺水干旱,直接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甚至導致植物的死亡,在北方干旱地區表現得尤為突出。
(2) 氣候條件。光照、氣溫、濕度、降水、風等氣候條件都影響著邊坡植物的生長發育,但是在選擇邊坡植物時主要應考慮的氣候因素是氣溫和降水。最高和最低氣溫決定著植物能否正常生長發育,能否順利越夏、越冬等;降雨(雪)的時期及雨量也是決定采用植物種類的重要依據。
(3) 土壤條件。土壤成分、肥力、土壤結構、酸堿性、鹽堿性、土壤厚度等土壤因素與植物的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從而決定著邊坡植物能否良好地生長。其中,在選擇植物時比較重要的因素是土壤肥力狀況、土壤結構和土壤 PH值等。
2 公路邊坡植物應具備的條件
根據公路邊坡的特點和邊坡種植的目的,邊坡生態防護的植物一般應滿足以下要求:適應當地氣候,抗旱性強;根系發達、擴展性強;耐瘠薄、耐粗放管理;種子豐富,發芽力強,容易更新;綠期長,多年生;育苗容易并能大量繁殖;播種栽植的時期較長。
3 邊坡植物種類的選擇
目前,我國公路邊坡生態防護用植物在多數情況下是采用草本植物,植物防護包括在邊坡上種草、植樹等。種草一般選取多年生、耐寒、耐旱、根系發達的草種,草本植物的優點在于:(1) 草本植物種植不僅方法簡便,而且費用低廉;(2) 早期生長快,對防止初期的土壤侵蝕效果較好;(3) 作為生態系統恢復的起點,有利于初期表土層的形成。
草本植物與灌木相比具有以下缺點:(1) 草本植物具有根系較淺,抗拉強度較小,固坡護坡效果較差。在持續的雨季里,高陡邊坡有的會出現草皮層和基層剝落現象;(2)群落易發生衰退,且衰退后二次植被困難;(3) 開發利用的痕跡長期難于改變,與自然景觀不協調,改善周圍環境的功能差等;(4) 坡地生態系統恢復的進程難于持續進行,易成為藤木植物滋生的溫床;(5) 需要采取持續性的管理措施等, 維護和管理作業量大。因此,單純的草本植物用于公路邊坡的綠化并不理想。
灌木作為護坡植物主要的缺點是成本較高;早期生長慢,植被覆蓋度低,對早期的土壤侵蝕防止效果不佳。但是可以通過與草本植物混播,草本植物早期迅速覆蓋地面防止土壤侵蝕,后期由灌木發揮作用的方式解決。現有的草種配比理念為草灌結合,一方面具有見綠快、覆度大的特點;另一方面能很快形成比較穩定的保持水土的植被群落。通過人工的方式誘導,加速植物的生長、演替,使綠化后的植物群落與相鄰地區相互吻合,融入自然。以形成邊坡保持水土、降低地表徑流的自然生態系統。
當草本植物和灌木采用種子混合播種時有時會遭到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草本植物生長比較快,在草本植物生長茂盛的狀況下,造成以下幾種后果:(1) 灌木的幼苗被草本植物所覆蓋,其后由于光線不足而死掉;(2) 有些灌木在其幼苗期對于枯萎病的抵抗力很差,在過分潮濕狀態下會因菌害而致枯死;(3) 由于土壤含氮過多引起枯萎病菌為害致死;(4) 在草本植物的根部和灌木的根部處于同一土層時,由于彼此進行競爭,灌木會枯死。對于以上情況可采取限制草本植物株數和采用含氮量少的肥料類型限制草本植物生長的方法加以控制解決,通常情況下草本植物株數應控制在 200~500株/m 2 范圍內。
4 關于用種量問題
草種用量的大小是一直是邊坡生態恢復的一個問題。草種用量過小,初期形成覆蓋慢,影響坡面景觀的形成。現有環境條件下,在半干旱地區施工用種量不宜太小,坡面覆蓋被推遲,會提高養護費用。用種量太大雖然加快了初期景觀的形成,在工程結束后的兩年中形成較好的景觀,但太大的初期植物密度會導致植物之間的相互競爭,使初期生長較慢的植物得不到生長空間,漸漸消失,得以生存的植物單株生長較弱,抗性差,為坡面日后的退化帶來隱患。
一般而言,每平米用種量宜在1500g/m2左右,陰坡量小一些,陽坡稍大一些。
5 養護的問題
根據坡面角度與降雨量蒸發量的關系,如果讓坡面植物生長達到平地生長環境必需在一定時期內都需對坡面進行水份補充,尤其在坡面|考試|大|植被的建植過程,需要有完善的養護方案和實施細則。
坡面補水只是用來維持植物生存的最低需要,對于春季干旱時期的景觀的要求可以不必太高,也不宜太過急切。建植后的坡面植物已經具有一定地抗逆性,干旱時植被景觀會很差,但雨季到來時就會有較大改觀,一般不會導致坡面植被死亡。通過對坡面建植后植物的觀察,發現越是耐旱的植物在坡面生長越好,一些在平地生長較好的物種在坡面的生長卻受到抑止。根據坡度對降雨量的影響,用于坡面施工的物種應該在相對施工地區更為干旱地區選種,以保證坡面植被建植后的種群正常生長。即在年平均降雨量為400mm地區施工,要在平均降雨量為200~300mm的地區選種,這樣才能做到少養護甚至不養護,以確保坡面植被恢復的最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