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期權和期權市場
一、期權的產生及發展
早在公元前3500年,古羅馬人和腓尼基人在商品交易合同中就已經使用了與期權相類似的條款。17世紀人們瘋狂炒作郁金香球莖的期權引發了荷蘭“郁金香事件”。18世紀至19世紀,在工業革命和運輸貿易的刺激下,歐洲和美國相繼出現了有組織的場外期權交易,標的物以農產品為主。
1973年4月26日,一個以股票為標的物的期權交易所——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成立,標志著現代意義的期權市場的誕生。20世紀70年代末,倫敦證券交易所開辟了了TOM(london Traded Options Market),荷蘭成立了EOE(European Option Exchange),1982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了美國長期國債期貨期權合約,標志著金融期貨期權的誕生,引發了期貨交易的又一場革命。
最近10年來,期權交易量超過期貨交易量已經成為常態。期權交易之所以受到市場的歡迎,與該交易方式自身具有的特點有關。從理論上說,任何金融產品都可以分解成若干期權組合,通過期權的組合可以構建任意一種金融產品。
二、期權的含義和特點
(一)期權的含義
期權(Option),也稱為選擇權,是指期權的買方有權在約定的期限內,按照事先確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特定商品或金融工具的權利。
(二)期權的主要特點
(1)權利不對等。合約中約定的買入或賣出標的物的選擇權歸屬買方。
(2)義務不對等。賣方負有必須履約的義務,當買方要求執行期權時,賣方必須履約。
(3)收益和風險不對等。在期權交易中,買方的最大損失為權利金,潛在收益巨大;賣方的最大收益為權利金,潛在損失巨大。
(4)保證金繳納情況不同。賣方必須繳納保證金作為履約擔保;買方無須繳納保證金。
(5)獨特的非線性損益結構。
三、期權的基本類型
(一)美式期權和歐式期權
(1)美式期權(American Options),指期權買方在期權有效期內的任何交易日都可以行使權利的期權。
(2)歐式期權(European Options),指期權買方在期權合約到期日之前不能行使權利,只能在期權到期日行使權利的期權。
百慕大期權是一種可以再到期日前所規定的一系列時間行權的期權,介于歐式期權和
美式期權之間。
(二)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
(1)看漲期權(Call Options),指期權的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數額的權利金后,即擁有在期權合約的有效期或特定時間內,按執行價格向期權賣方買入一定數量的標的物的權利,但不負有必須買進的義務。
(2)看跌期權(Put Options),指期權的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數額的權利金后,即擁有在期權合約的有效期內,按執行價格向期權賣方賣出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權利,但不負有必須賣出的義務。
四、期權的基本要素和期權合約
(一)期權的基本要素
(1)標的資產。標的資產也稱為標的物,是期權買方行權時從賣方手中買人或出售給賣方的資產。
(2)有效期和到期日。有效期是交易者自持有期權合約至期權到期日的期限。到期日是買方可以行使權利的最后期限。美式期權的買方在有效期內(含到期日)的任何交易日都可以行使期權,歐式期權的買方只能在到期日行使期權。
(3)執行價格。執行價格也稱行權價格、履約價格、敲定價格,是期權買方行使權利時,買賣雙方交割標的物所依據的價格。
(4)期權費。期權費即期權價格,也稱為權利金、保險費,是指期權買方為取得期權合約所賦予的權利而支付給賣方的費用。
(5)行權方向和行權時間。
(6)保證金。保證金是期權交易者向結算機構支付的履約保證資金。
(二)期權合約
(1)合約規模。合約規模也稱交易單位,是指每手期權合約未來能夠買進或賣出標的物的數量。
(2)執行價格的相關規定。
(3)最小變動價位。最小變動價位是指買賣雙方在出價時,價格較上一成交價變動的最低值。
(4)合約月份。合約月份指期權合約的到期月份。通常情況下,期貨期權的到期月與標的期貨合約的到期月相同。
(5)最后交易日。最后交易日是指期權合約能夠在交易所交易的最后日期。為了使執行期權后交易雙方有一定的時間處理所獲得的標的期貨合約頭寸,期權合約的最后交易日較標的期貨合約的最后交易日提前。
(6)執行。該條款主要給出期權買賣執行期權的方式和時間。
(7)合約到期時間。合約到期時間是指期權買方能夠行使權力的最后時間。
五、期權市場
(一)期權市場的類型及特點
在交易所以外采用非集中交易方式的非標準化期權合約被稱為場外期權,也稱為店頭市場期權或柜臺期權。場外期權合約由交易雙方協商約定合約條款。在交易所集中交易的標準化期權合約被稱為場內期權,也稱為交易所期權,期權合約由交易所設計。
大多數交易所期權交易采用做市商制度來促成交易。做市商作為交易者的交易對手,向期權報價方和詢價方(買方和賣方)報出買賣價格,所報出的賣價一定高于買價。
(二)場外期權與交易所期權比較
與場內期權相比,場外期權具有如下特點。
(1)合約非標準化。
(2)交易品種多樣、形式靈活、規模巨大。
(3)交易對手機構化。
(4)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大。
(三)境內外期權市場概況
1.境外期權市場概況
按2011年全球場內期權交易統計,美國國際證券交易所(ISE)是美國乃至全球最大的期權交易所。ISE是1973年以來第一家經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核準注冊成立的交易所,是美國期權市場第一家全電子化交易的期權交易所。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是場內期權交易的發源地,交易的產品以金融期權為主。
從不同標的物期權成交量來看,股指期權占比最大,其次為股票期權,二者占據了期權交易量的絕大部分,而且增長平穩。
2.境內期權市場概況
2011年2月1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出臺了《關于人民幣對外匯期權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當年4月1日在銀行間外匯市場推出人民幣的期權交易,標志著我國期權市場的誕生。目前,人民幣外匯期權已經成為企業和金融機構對沖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