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 卷 二
一、單項選擇題。
1.
A.為維護社會穩定,無論甲的行為是否嚴重擾亂社會秩序,都應追究甲的刑事責任
B.為防范危害航空安全行為的發生,保護人民群眾,應以危害公共安全相關犯罪判處甲死刑
C.從事實和法律出發,甲的行為符合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構成,應追究其刑事責任
D.對于散布虛假信息,危及航空安全,造成國內國際重大影響的案件,可突破司法程序規定,以高效辦案取信社會
2.
A.第①句正確,第②③④句錯誤
B.第①③句正確,第②④句錯誤
C.第①②③句正確,第④句錯誤
D.第①②③④句均正確
3.
A.學理解釋中的類推解釋結論,納入司法解釋后不屬于類推解釋
B.將大型拖拉機解釋為《刑法》第116條破壞交通工具罪的“汽車”,至少是擴大解釋乃至是類推解釋
C.《刑法》分則有不少條文并列規定了“偽造”與“變造”,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條文中將“變造”解釋為“偽造”的一種表現形式
D.《刑法》第65條規定,不滿18周歲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356條規定,因走私、販賣、運輸、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過刑,又犯本節規定之罪的,從重處罰。根據當然解釋的原理,對不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刑法》第356條
4.
A.2011年4月30日前犯罪,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適用修正前的刑法條文,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B.2011年4月30日前拖欠勞動者報酬,2011年5月1日后以轉移財產方式拒不支付勞動者報酬的,適用修正后的刑法條文
C.2011年4月30日前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的,適用修正后的刑法條文
D.2011年4月30日前扒竊財物數額未達到較大標準的,不得以盜竊罪論處
5.
A.甲的行為屬于作為的危害行為
B.甲的行為與乙的重傷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C.甲具有傷害乙的故意,但不構成故意傷害罪
D.甲的行為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
6.
A.甲斷定玉墜為不值錢的仿制品具有一定根據,對“數額較大”沒有認識,缺乏盜竊犯罪故意,不構成盜竊罪
B.甲將所盜玉墜賣給丙,具有可罰性,不屬于不可罰的事后行為
C.不應追究甲盜竊玉墜的刑事責任,但應追究甲詐騙丙的刑事責任
D.甲詐騙丙的詐騙數額為5萬元,其中3萬元既遂,2萬元未遂
7.
A.甲的不救助行為獨立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
B.甲的不救助行為獨立構成不作為的過失致人死亡罪
C.甲的行為屬于防衛過當
D.甲的行為僅成立正當防衛
8.
A.甲進入的雖是小超市,但乙已在椅子上睡覺,甲屬于入戶搶劫
B.只要持槍搶劫,即使分文未取,也構成搶劫既遂
C.對于持槍搶劫,不需要區分既遂與未遂,直接依照分則條文規定的法定刑量刑即可
D.甲雖“虧了”12元,未能獲利,但不屬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構成搶劫罪既遂
9.
A.無論是被教唆人接受教唆實施了犯罪,還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都能適用該款前段的規定
B.該款規定意味著教唆犯也可能是從犯
C.唆使不滿14周歲的人犯罪因而屬于間接正犯的情形時,也應適用該款后段的規定
D.該款中的“犯罪”并無限定,既包括一般犯罪,也包括特殊身份的犯罪,既包括故意犯罪,也包括過失犯罪
10.
A.冒充警察招搖撞騙,騙取他人財物的,適用特別法條以招搖撞騙罪論處
B.冒充警察實施搶劫,同時構成搶劫罪與招搖撞騙罪,屬于想象競合犯,從一重罪論處
C.冒充軍人進行詐騙,同時構成詐騙罪與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的,從一重罪論處
D.冒充軍人劫持航空器的,成立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與劫持航空器罪,實行數罪并罰
11.
A.均應填“假釋”
B.均應填“緩刑”
C.既可均填“假釋”,也可均填“緩刑”
D.既不能均填“假釋”,也不能均填“緩刑”
12.
A.甲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死傷,觸犯交通肇事罪
B.甲在作業中違反安全管理規定,發生重大傷亡事故,觸犯重大責任事故罪
C.甲不構成交通肇事罪與重大責任事故罪的想象競合犯
D.甲為逃避法律責任,將丙帶離事故現場后遺棄,致丙不得救治而亡,還觸犯故意殺人罪
13.
A.虛報注冊資本罪
B.虛假出資罪
C.抽逃出資罪
D.無罪
14.
A.偽造貨幣罪中的“貨幣”,包括在國內流通的人民幣、在國內可兌換的境外貨幣,以及正在流通的境外貨幣
B.根據《刑法》規定,偽造貨幣并出售或者運輸偽造的貨幣的,依照偽造貨幣罪從重處罰。據此,行為人偽造美元,并運輸他人偽造的歐元的,應按偽造貨幣罪從重處罰
C.將低額美元的紙幣加工成高額英鎊的紙幣的,屬于偽造貨幣
D.對人民幣真幣加工處理,使100元面額變為50元面額的,屬于變造貨幣
15.
A.侵占罪
B.信用卡詐騙罪
C.詐騙罪
D.盜竊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