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A.基于強制措施適用的必要性原則,應當盡量減少審前羈押
B.審前羈押是臨時性的狀態,可根據案件進展和犯罪嫌疑人的個人情況予以變更
C.經羈押必要性審查認為不需要繼續羈押的,檢察院應及時釋放或變更為其他非羈押強制措施
D.案件不能在法定辦案期限內辦結的,應當解除羈押
32.
A.李某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B.韓某和蘇某應一并列為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告人
C.吳某可通過附帶民事訴訟要求韓某賠償手機
D.吳某在偵查階段與韓某就民事賠償達成調解協議并全部履行后又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法院不予受理
33.
A.重新計算期限包括公檢法的辦案期限和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的期限兩種情況
B.上訴狀或其他法律文書在期滿前已交郵的不算過期,已交郵是指在期間屆滿前將上訴狀或其他法律文書遞交郵局或投入郵筒內
C.法定期間不包括路途上的時間,比如有關訴訟文書材料在公檢法之間傳遞的時間應當從法定期間內扣除
D.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案件,在羈押場所以外對患有嚴重疾病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醫治的時間,應當從法定羈押期間內扣除
34.
A.為保證偵查活動的規范性與合法性,只有偵查人員可進行勘驗、檢查
B.偵查人員進行勘驗、檢查,必須持有偵查機關的證明文件
C.檢查婦女的身體,應當由女工作人員或者女醫師進行
D.勘驗、檢查應當有見證人在場,勘驗、檢查筆錄上沒有見證人簽名的,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35.
A.檢察院的不起訴屬于存疑不起訴
B.檢察院未經退回補充偵查即作出不起訴決定違反《刑事訴訟法》的規定
C.檢察院排除刑訊獲得的口供,體現了法律監督機關的屬性
D.檢察院不起訴后,又發現新的證據,符合起訴條件時,可提起公訴
36.
A.證人因路途遙遠無法出庭,采用遠程作證方式在庭審過程中作證
B.首次開庭并對出庭證人的證言質證后,某合議庭成員因病無法參與審理,由另一人民陪審員擔任合議庭成員繼續審理并作出判決
C.某案件獨任審判員在公訴人和辯護人共同參與下對部分證據進行庭外調查核實
D.第二審法院對決定不開庭審理的案件,通過訊問被告人,聽取被害人、辯護人和訴訟代理人的意見進行審理
37.
A.不論被告人是否羈押,自訴案件與普通公訴案件的審理期限都相同
B.不論在第一審程序還是第二審程序中,在宣告判決前,當事人都可和解
C.不論當事人在第一審還是第二審審理中提出反訴的,法院都應當受理
D.在第二審程序中調解結案的,應當裁定撤銷第一審裁判
38.
A.可不開庭審理
B.認為沒有必要的,甲可不再到庭
C.由于乙沒有上訴,其不得另行委托辯護人為其辯護
D.審理后認為原判事實不清且對丙的量刑過輕,發回一審法院重審,一審法院重審后可加重丙的刑罰
39.
A.將乙改判為死緩,并裁定核準甲死刑
B.對乙作出改判,并判決核準甲死刑
C.對全案裁定不予核準,撤銷原判,發回重審
D.裁定核準甲死刑,撤銷對乙的判決,發回重審
40.
A.由于甲在押,其近親屬可自行與被害方進行和解
B.由于乙已經死亡,可由其近親屬代為和解
C.甲的辯護人和乙近親屬的訴訟代理人可參與和解協商
D.由于甲在押,和解協議中約定的賠禮道歉可由其近親屬代為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