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A.甲、乙共同盜竊了丙的財物。為防止公安人員提取指紋,甲在丙報案前擦掉了兩人留在現場的指紋
B.甲、乙是好友。乙的重大貪污罪行被丙發現。甲是丙的上司,為防止丙作證,將丙派往境外工作
C.甲得知乙放火致人死亡后未清理現場痕跡,便勸說乙回到現場毀滅證據
D.甲經過犯罪嫌疑人乙的同意,毀滅了對乙有利的無罪證據
62.
A.對挪用公款的行為,應按用途區分行為的性質與罪數;甲實施了兩個挪用行為,對兩個行為不能綜合評價,甲的行為不成立挪用公款罪
B.甲雖只實施了一個挪用公款行為,但由于既未達到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的數額要求,也未達到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的數額要求,故不構成挪用公款罪
C.國家工作人員購買股票屬于非法活動,故應認定甲屬于挪用公款1.2萬元進行非法活動,甲的行為成立挪用公款罪
D.可將賭博行為評價為營利活動,認定甲屬于挪用公款1.2萬元進行營利活動,故甲的行為成立挪用公款罪
63.
A.因甲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故甲是濫用職權罪的實行犯
B.因甲居于領導地位,故甲是徇私枉法罪的間接正犯
C.因甲實施了兩個實行行為,故應實行數罪并罰
D.乙的行為同時觸犯徇私枉法罪與幫助毀滅證據罪、濫用職權罪,但因只有一個行為,應以徇私枉法罪論處
64.
A.有關刑事訴訟的程序性條款,構成各國憲法中關于人權保障條款的核心
B.刑事訴訟法關于強制措施的適用權限、條件、程序與辯護等規定,都直接體現了憲法關于公民人身、住宅、財產不受非法逮捕、搜查、扣押以及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等規定的精神
C.刑事訴訟法規范和限制了國家權力,保障了公民享有憲法規定的基本人權和自由
D.憲法關于人權保障的條款,都要通過刑事訴訟法保證刑法的實施來實現
65.
A.體現刑事訴訟基本規律,有著深厚的法律理論基礎和豐富的思想內涵
B.既可由法律條文明確表述,也可體現于刑事訴訟法的指導思想、目的、任務、具體制度和程序之中
C.既包括一般性原則,也包括獨有原則
D.與規定具體制度、程序的規范不同,基本原則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只具有倡導性、指引性
66.
A.應當將趙某移送中級法院審理,其余被告人繼續在縣法院審理
B.團伙中的未成年被告人應當一并移送中級法院審理
C.中級法院審查后認為趙某不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可不同意移送
D.中級法院同意移送的,應當書面通知其同級檢察院
67.
A.一審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甲系林某辯護人妻子的弟弟,黃某的代理律師可申請其回避
B.一審書記員乙系林某的表弟而未回避,二審法院可以此為由裁定發回原審法院重審
C.一審合議庭審判長丙系黃某的忠實讀者,應當回避
D.丁系二審合議庭成員,如果林某對一審法院重新審判作出的裁判不服再次上訴至二審法院,丁應當自行回避
68.
A.會見劉某應當經公安機關許可
B.可申請將監視居住的地點變更為劉某的住處
C.可向劉某核實有關證據
D.會見劉某不受監聽
69.
A.可指派專人對被害人甲的人身和住宅進行保護
B.證人乙可申請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等個人信息
C.法院通知偵查人員丙出庭說明訊問的合法性,為防止黑社會組織報復,對其采取不向被告人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的措施
D.為保護警方臥底丁的人身安全,丁可不出庭作證,由審判人員在庭外核實丁的證言
70.
A.在拘留犯罪嫌疑人之前,一律不得對其進行訊問
B.在拘留犯罪嫌疑人之后,可在送看守所羈押前進行訊問
C.犯罪嫌疑人被拘留送看守所之后,訊問應當在看守所內進行
D.對于被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應當在指定的居所進行訊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