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是危險來源、損害的對象不同。
正當防衛(wèi)的危險來源是人的不法侵害,防衛(wèi)造成損害的對象是不法侵害人。而緊急避險的危險來源可以是自然災害、動物侵襲,也可以是人的不法侵害。
但是,在來自人的不法侵害場合,如果為躲避不法侵害而損害第三人利益的,可以適用緊急避險制度。例如:甲遭到乙等三人的無端毆打,并被乙用刮刀刺傷。甲急忙奪路跑走,此時,乙等人高呼:“抓小偷!”路人丙不明真相,上前抓住甲。甲一時難以掙脫,不得已刺傷丙,得以脫身。事后查明,甲被乙刺成重傷,甲給丙造成輕傷害。就本案而言,甲針對乙一伙的反擊并造成損害的行為,無疑屬于正當防衛(wèi)制度的范疇。但是對于丙造成的損害,則不屬于正當防衛(wèi)的范疇,不能適用正當防衛(wèi)制度。甲對于丙的損害,有2種可能,其一是誤認為丙是乙同伙,即認為他是共同不法侵害人之一,但實際上丙不是不法侵害人而是見義勇為的群眾,甲對丙的損害,具有假想防衛(wèi)性質(zhì)。按照假想防衛(wèi)處理。其二是甲知道丙不是乙同伙,為了急于擺脫丙,免遭乙等人的不法侵害,不得已扎傷丙。這屬于避險的性質(zhì)。可以使用緊急避險制度處理。如果沒有超過必要限度的,是緊急避險,對傷害丙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如果超過了必要限度,對丙的傷害屬于避險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酌情減輕或免除處罰。本文來源:考試大網(wǎng)
⒉區(qū)別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的實際意義在于,衡量是否過當?shù)臉藴什煌?span id="obgui6m" class=diufl>來源:考試大
因為正當防衛(wèi)涉及合法與不法的沖突,其衡量是否過當?shù)臉藴拭黠@有利于防衛(wèi)方,即使防衛(wèi)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損害大于不法侵害人可能造成的損害,也可能被認為是必要的;而緊急避險涉及兩個合法利益在緊迫情況下發(fā)生沖突,不得已舍棄一個保全另一個,其衡量是否過當?shù)臉藴适瞧降鹊模踔谅晕⑵虮槐茈U一方,即使避險行為損害的利益與保全的利益相等,也可認為過當。
相關推薦:
更多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