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是中國法制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A. 唐律疏議 B. 大明律 C. 秦律 D. 宋刑統
【答案】 D
【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測試中國法制史上法典的印行方式。我國雕版印刷術是在宋朝時發明的,因此在宋朝以前不可能出現刊版印行的法典。因此,本題的正確選擇是D。
3.()是宋代最重要、最經常的一種立法活動。
A. 《宋刑統》 B. 編敕 C. 編例 D. 編令
【答案】 B
【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測試宋代立法活動。《宋刑統》是宋初主要的立法活動,但在制定以后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因此“終宋之世,用之不改”。相比之下,敕具有更大的靈活性。隨著宋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歷代皇帝都制定并頒布了大量的敕令,為了防止這些敕令之間相互矛盾,必須對之加以匯編。所以,在太祖四年頒布《宋刑統》之后,編敕成為最主要、最經常的立法活動。因此,本題的正確選擇是B。
4.關于《宋刑統》,下列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A. 是歷史上第一部刊印頒行的法典
B. 每篇前是相關的歷史淵源部分
C. 在12篇的502條中又分為213門,將性質相同或相近的律條及有關的敕、令、格、式、起請等條文作為一門
D. 是一部具有統括性和綜合性的法典
【答案】 B
【試題分析】 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在工部尚書判大理寺卿竇儀等人的奏請下,開始修訂宋朝新的法典。同年7月完成,由太祖詔“付大理寺刻板摹印,頒行天下”,成為歷史上第一部刊印頒行的法典,故A正確。《宋刑統》在12篇的502條中又分為213門,將性質相同或相近的律條及有關的敕、令、格、式、起請等條文作為一門,故C正確。《刑統》在具體編纂上,仍以傳統的刑律為主,同時將有關敕、令、格、式和朝廷禁令、州縣常科等條文,都分類編附于后,使其成為一部具有統括性和綜合性的法典,故D正確。《宋刑統》刪去《唐律疏議》每篇前的歷史淵源部分,故B錯誤。因此,本題符合題意的選項是B。
5.宋初旨在減輕刑罰、改變“五苛之刑”的刑罰是()。
A. 折杖法 B. 刺配法 C. 重法地法 D. 凌遲法
【答案】 A
【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測試宋初的折杖法。折杖法是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體現寬仁之政,以“洗五代之苛(刑)”而創制的,其目的是為了使得“流罪得免遠徙,徒罪的免役年,笞杖得減決數。”而其他三種法即刺配法、重法地法、凌遲法都是加重刑罰的法律。因此,本題的正確選擇是A。
6.宋初為了加強皇帝對司法的直接控制,在中央設立了()。
A. 審刑院 B. 大理寺 C. 刑部 D. 提點刑獄司
【答案】 A
【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測試宋初審刑院設立的目的。按照規定,凡是大理寺審判的案件,經過刑部復核后,必須送審刑院詳議,再奏請皇帝批準。這說明審刑院是皇帝直接控制司法的機關。大理寺是北齊時設立專司審判的機關,刑部是專司刑獄的中央司法機關,提點刑獄司是宋代的地方上的加強司法控制的機關。因此,本題的正確選擇是A。
7.宋代為了加強對司法的控制,在中央設立了審刑院,在地方上設立了()。
A. 轉運史 B. 提點刑獄司 C. 司法參軍 D. 佐判
【答案】 B
【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測試宋代加強對地方司法權控制的做法,也就是設立提點刑獄司的性質和目的。地方行政機關分為路、州(府)、縣三級,提點刑獄司作為中央在各路的司法派出機構。州、縣一級主要是由州縣官兼理司法,并設立有司法參軍來佐理知縣理判案件。因此,本題的正確選擇是B。
8.兩宋時期對于絕戶家庭,凡是“夫亡而妻在”,立繼從妻,稱為()。
A. 立繼 B. 命繼 C. 戶絕 D. 在室女繼承
【答案】 A
【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測試兩宋時期絕戶家庭的財產繼承權問題。在中國歷史上,兩宋時期婦女的法律地位相對較高。體現在繼承法律關系上,表現為兩宋時期的財產繼承有較大的靈活性,主要是承認女子的財產繼承權,包括在室女和出嫁女,都享有對家庭財產的繼承權。同時還承認認遺腹子與親生子享有同樣的繼承權。南宋時進一步規定了絕戶家庭可以由女子來繼承家庭財產,在室女和出嫁女只是在繼承的財產份額上有區別。兩宋在財產繼承上的規定,反映出這一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義利并重”思想逐漸取代了“重義輕利”思想的趨勢。因此,本題的正確選擇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