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職工在職業活動過程中遭遇危機和沖突時,需要企業社會工作者與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協調,此時企業社會工作者扮演( )角色。
A. 協調者
B. 調解者
C. 協商者
D. 中間人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企業社會工作者的協調者角色,主要是針對職工在職業活動過程中遭遇的危機和沖突與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協調,澄清癥因,明晰雙方的權利義務,維護職工的利益,確保各方利益相關者的和諧關系和企業的和諧發展。
2.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各種知識、技能;需要通過游戲掌握各種社會角色、學會與人相處;需要掌握道德規范,也需要獲得身體和心理上良好的發展,這表現出兒童有(??)的需要。
A. 社會化
B. 學習
C. 娛樂和休閑
D. 生存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兒童的社會化需要。兒童的社會化是兒童逐步了解社會、掌握生存技能的過程。是人的社會化過程中的第一步。它要求兒童在其成長過程中通過個人和社會的交互作用,獲得在語言、思維、情感等方面的能力和行為方式。兒童的社會化的具體內容包括:(1)培養兒童的基本生活技能。(2)促進自我觀念發展。(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4)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3.老李是一位老紅軍,去年被安置在某地方軍隊離退休干部休養所,可進來以后始終郁郁寡歡,他覺得自己為部隊工作了大半輩子,老了沒用了,被當作“包袱”扔了出來,當年“最可愛的人”和現在“最可憐的人”一起成了民政部門管理的對象,有一種強烈的被拋棄感和失落感。作為社會工作者,對于軍休社會工作的介入重點是( )。
A.社會再適應
B.生命回顧與哀傷輔導
C.危機干預
D.認知和情緒問題的處理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隨著社會地位發生的相對變動,盡管軍休干部基本生活無憂,但他們將自己的利益得失與軍隊和地方管理的離退休于部等“同輩群體”進行對比時,依然會有強烈的相對剝奪感,攀比和失衡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面影隨形地相伴在部分軍休干部的晚年生活中。他們往往將自己的這些不良情緒歸結于環境事件——由軍隊到地方,認為軍隊把“財富”當成了“包袱”、普遍“帶著情緒在生活”。如何協助他們識別自己的非理性信念、重建理性認知、改變負面情緒、樹立積極健康的修養觀、接受組織安排的現實、主動融入社區和社會,是社會工作者的介入重點。
4.以下屬于軍休社會工作服務對象的主要需要的是( )。
A.基本生存需要
B.就業權益保障的需要
C.社會再適應的心理調適需要
D.社會尊重的需要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軍休社會工作服務對象的需要主要包括:軍隊情結的需要,社會尊重的需要,健康維護的需要,多元養老的需要,社會參與的需要。故選D。
5.“不救不活”“不救難活”等說法凸顯了社會救助的急迫性和重要性,體現了社會救助的( )工作方針。
A.托底線
B.救急難
C.可持續
D.急救難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社會救助有“不救不活”“不救難活”的說法,“急難”二字凸顯了社會救助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故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