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1.簡述性格差異的教學含義。
性格雖然不會決定學習是否發生,但它卻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性格也作為動力因素而影響學習的速度和質量。性格差異又會影響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選擇,而且還會影響學生的社會性學習和個體社會化。
因此,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教育應更重視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內容的選擇和組織更好地適應學生的性格差異。
2.簡述智力與創造性的關系。
智力與創造性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二者既有獨立性,又在某種條件下具有相關性。
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創造性
高智商可能有高創造性,也可能有低創造性
低創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高創造性者必須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簡述問題解決的基本特點。
目的性。問題解決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它總是要達到某個特定的目標狀態。
認知性。問題解決是通過內在的心理加工實現的。
序列性。問題解決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即認知操作,如分析,聯想,比較,推論等,僅僅是簡單的記憶提取等單一的認知活動,都不能稱之為問題解決。
4.簡述教學目的的功能。
5.簡述促進學習遷移的主要措施。
精選教材
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性
6.簡述心理健康的標準。
對現實的有效知覺
自知自尊與自我接納
自我調控能力
與人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
人格結構的穩定與協調
生活熱情與工作高效率
四.論述題
試論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主要措施。
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