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這體現了個體的身心發展具有( D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來源:www.examda.com
12.教育制度的主體是 ( A )。
A.學校教育制度
B.教育體制
C.社會教育制度
D.業余教育制度
13.我國學校教育層次共分( C )。
A.二層
B.三層
C.四層
D.五層
14.馬克思認為,人的勞動能力是( C )的總和。
A.知識與能力
B.智力與能力
C.體力與智力
D.體力與能力
15.“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 B )中對教育方針的表述。
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B.《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C.《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6.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教師中心論”主張( B )。
A.學生處于主體地位
B.教師處于主導地位
C.教師處于顧問地位
D.學生活動處于中心地位
17.1951年( C )提出了“范例教學”的主張。
A.布魯納
B.贊科夫
C.瓦•根舍因
D.懷特海來源:考試大
18.教學從本質上講是( A )。
A.一種認識活動
B.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活動
C.教師的教學活動
D.智育活動
19.家長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形象是高大的,這充分體現了家庭教育具有( C )。
A.先導性
B.感染性
C.權威性
D.針對性
20.教師職業開始出現在( B )。
A.原始社會末期
B.奴隸社會初期
C.文藝復興時期
D.資本主義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