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填空題
1.標準化成就測驗
2.描述并分析
3.行為與結果
4.非測驗性
5.論文題
6.教學評價
7.參照標準統計平均值
8.兩維表
9.客觀題;內容
10.選擇題;多選題
11.論文題;開放式論文
12.直接測驗
13.信度系數
14.測驗;教學活動
15.軼事記錄;定性;定量
四、名詞解釋
1.教學測量:借助予學業測驗來對教學成效進行定量考核的一種方法。
2.填空題:呈現給學生一句或一段不完整的話或者直接提問,要求學生做簡要回答。
3.教師自編測驗: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測驗目的.自己編制的測驗,是為特定的教學服務的。
4.暈輪效應:教師對學生的總體印象影響到對論文題目的評價。
5.問題解決題:向學生提供一定的問題情境和目標情境。要求學生通過對知識進行組織、選擇和運用等復雜的程序來解決問題。
五、簡答題
[答案要點]
1.(1)確定測驗的目的(2)確定測驗要考查的學習結果(3)列出測驗要包括的課程內容(4)寫下考試計劃或細目表(5)針對計劃測量的學習結果選擇合適的題型。
2.(1)測驗是由專門機構或專家學者按一定測驗理論和技術,根據全國或某一地區所有學校的共同教育目標來編制的;(2)所有受試人所做的試題、時限等施測條件相同,計分手段和分數的解釋也完全相同。
3.標準化成就測驗是指由專家或學者們所編制的適用于大規模范圍內評定個體學業成就水平的測驗。優越性體現在三個方面:(1)客觀性。在大多數情境下,標準化測驗是一種比教師發展出的測驗更加客觀的測量工具。(2)計劃性。專家在編制標準化測驗時.已經考慮到所需的時間和經費,因此標準化測驗比大部分的課堂測驗更有計劃性。(3)可比性。標準化測驗由于具有統一的參照標準,使得不同考試的分數具有可比性。
4.(1)為師生調整和改進教學提供充足的反饋信息。(2)是學校鑒別學生學業成績、家長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3)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4)作為教育評價和決策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