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詞解釋
1.學制: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及其管理規則,它規定著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問的關系。
2.教學組織形式: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3.智育:智育是傳授給學生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發展他們的智力和與學習有關的非認知因素的教育。
五、簡答題
1.【答案要點】
這是因為:
(1)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
(2)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刻;
(3)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老師,他對學生的思想、學業、身體是全面關心的,他又明確教育的目的,熟悉教育的內容,懂得教育這個轉化活動的規律和方法,自覺地促進學生按照一定的方向去發展。
2.【答案要點】
教學規律是教學內部的本質聯系,是客觀的,人們只能去發現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教學原則是第二性的,是人們在認識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制定的。教學原則是教學規律在教學中的反映;不同的教學體系有不同的教學原則。
3.【答案要點】
課外活動具有如下特點:
(1)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自愿選擇性。課外活動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愿選擇、自愿參加的活動。
(2)課外活動內容和形式的靈活多樣性。從內容和組織形式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
(3)學生在課外活動組織上的自主性。與課堂教學相比,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4.【答案要點】
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1)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
(2)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集體。
(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
(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5)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六、論述題
1.【答案要點】
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做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了學校應設置的學科、學科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并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課程計劃的構成要素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科目的設置。
(2)學科順序。
(3)課時分配。
(4)學年編制與學周安排。
2.【答案要點】
(1)小學課外活動計劃的制定。制定小學課外活動計劃,既要考慮小學課外活動的一般規律與特點,又要考慮上級機關有關的指示建議和本校的實際情況。計劃確定的目標要有實現的可能,活動內容要具體,采取的措施要有針對性和可行性。
(2)為保證小學課外活動計劃的實施,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做好計劃實施的發動工作。計劃順利實施的基礎是使活動的參加者充分認識開展課外活動的意義,了解所要實施的計劃和特點,實施的具體步驟、方法,以及自己所要承擔的工作任務與應當達到的目標要求。
第二,加強計劃實施中的檢查與指導。計劃實施中,學校領導要經常定期進行檢查,有目的、有計劃地抓好一些典型項目,用典型人、典型事來推動課外活動的開展。對直接組織學生課外活動的教師來說,同樣需要抓好典型,用典型帶動更多同學參加課外活動。
第三,搞好計劃實施的總結。課外活動計劃實施的終結性環節是總結。在工作進程中要不斷積累正面與反面材料,包括具體的數據與事實及平時對材料的分析與體會,這樣,計劃實施終結時,總結就會順利完成。
最新試題:
在線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