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疏導
B.導向性
C.因材施教
D.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17.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是在( )。
A.1862年
B.1898年
C.1902年
D.1922年
18.學校中開展各類活動的最基本的基層組織是( )。
A.小組
B.班級
C.年級
D.教研室
19.教育制度化的形成是以( )為標志的。
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成人教育
D.學校教育系統
20.學校進行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是( )。
A.課外活動
B.教學活動
C.班主任活動
D.實踐活動
21.古代中國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六藝,它包括( )。
A.禮、樂、射、御、書、數
B.文法、修辭、辯證法、禮樂、書數、射、御
C.禮、樂、射、辭、書、數
D.算術、幾何、文法、辯證法、天文、書、數
22.學生是生活在一定社會關系中,具有特定的( )的人。
A.自然屬性
B.社會屬性
C.實踐屬性
D.現實屬性
23.我國近代小學開端于( )。
A.1878年
B.1887年
C.1897年
D.1898年
24.“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反映了封建社會教育具有( )的特點。
A.等級性
B.專制性
C.刻板性
D.象征性
25.認為人的性本能是推動人的發展的最根本動因的學者是( )。
A.弗洛伊德
B.威爾遜
C.格塞爾
D.華生
26.課程論側重研究( )。
A.教什么
B.為誰教
C.如何教
D.為誰學
27.為了解決名詞、術語脫離事物,抽象概念脫離具體形象,理解脫離感知等矛盾,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注意貫徹( )。
A.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啟發性原則
28.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是“知識社會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是( )。
A.教育民主化
B.教育信息化
C.全民教育
D.終身教育
29.在我國,教學的基礎是( )。
A.知識的授受
B.技能的訓練
C.品德的發展
D.個性的完善
3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對人發展的影響。
A.教育
B.遺傳
C.環境
D.社會活動
您還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