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使用的教學方法可以將課分為( )。
A.單一課
B.講授課
C.演示課
D.練習課
E.復習課
2.我國目前小學教學原則包括循序漸進原則、因材施教原則以及( )。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E.實事求是原則
3.柏拉圖認為人的靈魂由( )三部分構成。,
A.感性
B.理性
C.意志
D.情感
E.人格
4.柏拉圖把人分為三種集團或三個等級,即( )。
A.哲學家
B.藝術家
C.軍人
D.科學家
E.勞動者
5.備課要寫好的三種計劃是( )。
A.遠景規劃
B.近期設計
C.學年教學進度計劃
D.單元計劃
E.課時計劃
6.衡量一節好課的標準是( )。
A.目的明確
B.內容正確
C.方法恰當
D.語言準確生動
E.組織緊湊合理
7.下列關于鞏固性原則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學而時習之”
B.鞏固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
C.鞏固就是死記硬背
D.重視組織各種復習
E.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鞏固
8.貫徹疏導原則的基本要求有( )。
A.講明道理,疏導思想
B.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C.表揚為主,正面教育
D.做到理想與現實相結合
E.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9.主題班會的組織,一般要經過( )階段。
A.確定主題
B.精心準備
C.具體實施
D.反饋評價
E.效果深化
10.課外活動的特點有( )。
A.自愿性
B.靈活性
C.自主性
D.多樣性
E.強迫性
11.文化發展對學校課程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
A.內容的豐富
B.增強國家對課程改革控制權
C.課程結構的更新
D.為課程改革提供物質基礎
E.課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12.皮亞杰將人的認識發展劃分為( )。
A.前習俗水平
B.感知運動
C.前運算
D.具體運算
E.形式運算
13.學生是具有發展的( )的人。
A.特點
B.潛能
C.主體
D.需要
E.價值
14.制約課程的因素有( )。
A.社會
B.歷史
C.知識
D.環境
E.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15.下列關于啟發性原則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激發和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正確答案
B.啟發式就是提問式教學
C.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D.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
E.有利于學生創造性地利用知識
16.德育過程的構成要素主要有( )。
A.德育規律
B.教育者
C.受教育者
D.德育內容
E.德育方法
17.對個體身心發展的動因持外鑠論觀點的代表人物有( )。
A.弗洛伊德
B.威爾遜
C.孟子
D.茍子
E.洛克
18.孔子的主要教育主張包括( )。
A.“有教無類”
B.“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C.“教學相長”
D.“兼愛”
E.“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9.柯爾伯格認為人的道德認知經歷了三個不同水平的發展過程即( )。
A.感知運動水平
B.具體運算水平
C.前習俗水平
D.習俗水平
E.后習俗水平
20.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應具備的條件有( )。
A.政治思想素養
B.職業道德素養
C.學科知識素養
D.廣泛的文化素養
E.教育專業素養
您還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