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題干所述是布魯納提出的。
2.D【解析】健康歸結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兩方面的內容。
3.C【解析】略。
4.C【解析】略。
5.B【解析】學生的學習動機有的源自于學習者自身內部因素,有的源自于外部因素,以此為依據可將其劃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
6.D【解析】略。
7.B【解析】認知策略包括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
8.C【解析】桑代克認為問題解決就是不斷嘗試,使錯誤逐漸減少的過程,苛勒認為問題解決是一個頓悟的過程,杜威認為問題解決是分階段、循序漸進的。
9.B【解析】動機的激活功能會促使人產生某種活動
10.C【解析】這些都是學習遷移,是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二、多項選擇題
1.ACE【解析】此三項也正好與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相對應,而它們正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面,是其獨特的研究課程。
2.ACE【解析】專家型教師和新教師在課時計劃、課堂教學過程和課后評價方面存在著差異。
3.ABCE【解析】略。
4.ABCDE【解析】布魯姆的情感領域的目標公布于1964年,根據價值內化的程度將這一領域的目標從低到高分為五個等級。
5.ABE【解析】經驗與行為均為學習內容而非結果。
6.ABCDE【解析】略。
7.ABCE【解析】概念的結構包括概念名稱、概念定義、概念特征和概念實例等四個主要成分。%稱就是用語詞來給概念命名;定義是指以語詞來描述要領時,明確界定了這個概念的范疇和特征;特征是指某一類事物所特有的獨特屬性,也稱為關鍵屬性;實例是指概念可知覺的實際例子,具有定義所界定的關鍵屬性的為正例,不具有的為反例。
8.BDE【解析】教學評價和測驗測量既相區別、又相聯系。測量、測驗是對學習結果的客觀描述,教學評價是對客觀結果的主觀判斷與解釋,教學評價的主觀判斷必須以客觀描述為基礎,測量和測驗的結果必須通過教學評價來判斷。
9.ABC【解析】略。
10.BCD【解析】量表的效度、信度和標準化都屬于心理測驗的技術指標。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