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由人格的發展階段可知,6~11歲是勤奮感對自卑感。
2.C【解析】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它們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
3.A【解析】兒童在知道“菠菜”、“蘿卜”和“洋蔥”等概念之后,再學習“蔬菜”概念,這種學習屬于上位學習。
4.B【解析】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發散性思維。
5.B【解析】會談是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基本方法。
6.B【解析】認知學習理論認為,教學活動中學生學習的實質是內在的心理變化。
7.D【解析】分配學生座位時,教師最值得關心的應該是對人際關系的影響。
8.B【解析】這是記憶術的一種方式,屬精細加工策略。
9.B【解析】略。
10.C【解析】性格是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不同性格特征的社會價值是不一樣的。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E【解析】略。
2.BCD【解析】應當了解這些科學家所代表的流派。
3.ABD【解析】從內在性維度上看,能力、努力、身心狀態是自身內在因素。
4.ACD【解析】操作技能具有物質性、外顯性、展開性。
5.BD【解析】略。
6.CD【解析】學生對學與教過程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群體差異,包括年齡、性別和社會文化差異;二是個體差異,包括學習方式、智力水平、興趣等差異。
7.ABD【解析】略。
8.ABC【解析】略。
9.ABCDE【解析】略。
10.ABCE【解析】皮亞杰提出兒童道德判斷是從他律到自律的發展過程,具體可分四個階段。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