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
1.北平香山慈幼園
2.《理想國》
3.教育內容和培養方式
4.《兒童權利公約》
5.目標內容范圍
6.提高保育和教育質量
7.健康、語言、科學、社會、藝術
8.保育環境和教育環境
9.保教并重
10.一般情況記錄重點記錄
11.參與幼兒游戲
12.正面
13.學齡班計劃
14.家長委員會
15.提高廣大教師素質
三、判斷說明題
1.答:錯誤。
教師和保育員之間應該是相互合作,共同推進幼兒成長的關系。
2.答:錯誤。
幼兒園某個月的教學計劃屬于近期目標。
3.答:正確。
在幼兒體育中,不能把目光盯在技能技巧上,更不允許進行有傷兒童身體的任何活動,要充分考慮兒童身體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用豐富多彩、輕松活潑的各種身體活動來促進兒童體質的增強。
4.答:錯誤。
“活教育”理論是陳鶴琴提出的。
5.答:錯誤。
游戲化活動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游戲,如游戲化的勞動,是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勞動,但并不意味著游戲化的活動成了游戲。
四、簡答題
1.答:德國學前教育家福祿倍爾繼承和發展了夸美紐斯和裴斯泰洛齊的主張,l840年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并撰寫了《人的教育》、《幼兒園教育學》等著作,系統地提出了兒園教育理論。(2分)(1)教育應當追隨兒童發展之自然。(1分)(2)自我活動是兒童教育的基礎。(1分)(3)強調游戲的教育價值。他根據兒童的特點,將玩具、教具、教材融為一體,創造了一種操作物——“恩物”。(1分)
2.答:目前一些主要國家在學前教育任務認識方面呈現出明顯的共同特點和發展趨勢:
(1)重視兒童身心健康;(1分)(2)重視兒童與環境的交互作用;(1分)(3)重視兒童智力和創造力的發展;(1分)(4)重視兒童個性的發展;(0.5分)(5)重視家庭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0.5分)(6)重視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0.5分)(7)重視對特殊兒童的教育。(0.5分)
3.答:(1)教幼兒識別物體的結構特征。(1分)(2)教會幼兒結構的基本技能。(1分)(3)提供豐富的結構材料和進行結構活動的場所。(1分)(4)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2分)
4.答:(1)為幼兒入小學做好身心準備。(1分)認真完成知識性教育任務;培養幼兒良好的身體素質;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素質;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和眾多方面的能力;對幼兒進行綜合性生理訓練。(2分)(2)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和熱愛。(2分)
五、論述題
1.答:(1)家庭生育決定幼兒的生理基礎。(3分)幼兒的先天生理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身體狀況,取決于父母是否注意胎教、優生。父母如果身體健康,且注意選擇良好受孕時機,科學進行胎教,將會為孩子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1分)
(2)家庭環境影響幼兒的發展。(3分)首先,家庭物質環境決定幼兒的生活和學習條件。(2分)其次,家庭的精神環境對幼兒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2分)相對于家庭的物質環境來說,具有和諧、民主、寬容等特點的家庭精神環境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著更大的影響作用。(2分)因為,在這種家庭精神環境中幼兒的情緒一般比較穩定,有安全感,容易形成開朗、活潑、自信的性格。相反,幼兒卻反安全感,就容易形成閉鎖、自卑心理或攻擊性人格。(2分)
2.答:游戲是幼兒自主的活動,并不是說幼兒的游戲不需要教師的指導。相反,教師在幼兒游戲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指導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
(1)尊重幼兒游戲的自主性。(2分)首先,尊重幼兒游戲的意愿和興趣。(1分)幼兒是獨立的人,因而有著他們自己的意愿和興趣。教師對幼兒的想法應予以尊重。其次,尊重幼兒游戲的氛圍和游戲中的想象、探索、表現、創造。(1分)
(2)以間接指導為主。(2分)教師要善于利用幼兒園的各種活動,如上課、參觀、觀察、勞動、娛樂、看書、講故事等,來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充實幼兒的Et常生活,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教師要觀察并合理參與幼兒的游戲,進一步觀察、了解幼兒。對幼兒游戲的評價應該是正面評價,這樣能保持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愉悅、成功的情緒體驗,有利于激起幼兒再次游戲的愿望。(1分)
(3)按幼兒游戲發展的規律指導游戲。(2分)幼兒游戲會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身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應考慮這種發展。(1分)
(4)按各種類型游戲的特點指導游戲。(2分)由于不同種類的游戲有著不同的特點,所以教師對游戲的指導應考慮到游戲的種類,比如,角色游戲和結構游戲都是幼兒對其生活的反映,但角色游戲主要反映的是幼兒周圍的社會生活,而結構游戲則是幼兒對物體造型的一種反映,因此,兩類游戲從豐富生活、提供材料、場地布置、指導策略上都會有所差異。(舉例者,再得1~3分)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