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瀟湘圖》是董源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它充分反映了董源在山水畫創作上所達到的藝術高度。
2.D[解析]曹不興,亦名弗興,三國時吳國昊興人,被稱為“畫佛之祖”。善畫,被稱為昊中“八絕”之一,“落墨為蠅”說的是他和孫權之間的故事。
3.D[解析]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都主張模仿說,賀拉斯和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相似。而席勒主張游戲說,所以本題選D。
4.A[解析]兩江師范學堂是我國近代最早建立圖畫手工科的學校,是南京大學的前身。所以本題選A。
5.A[解析]《秋郊飲馬圖》是趙孟頫的鞍馬人物畫的代表作。
6.A[解析]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為北宋風俗畫作品。該畫卷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生動地記錄了我國12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所以本題選A。
7.B[解析]陳洪綬一生從事版畫藝術,作品以書籍插圖的形式廣泛流傳于世,擅長“易圓以方,易整以散”裝飾手法。
8.A[解析]略。
9.B[解析]《寫生珍禽圖》是黃荃傳世的重要作品。畫家用細密的線條和濃麗的色彩描繪了大自然中的眾多生靈,在尺幅不大的絹素上畫了昆蟲、鳥雀及龜類共24只,均以細勁的線條畫出輪廓,然后賦以色彩。這些動物造型準確、嚴謹,特征鮮明。
10.B[解析]馬王堆漢墓帛畫創作時間為漢文帝時期,是迄今發現的漢代最早的獨幅繪畫作品。其描繪的主題思想是引魂升天。
11.C[解析]《宣和書譜》說:“楷法令之正書也,鐘繇《賀克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所以本題選C。
12.C[解析]題干所述詩句是元代畫梅名家王冕的《墨梅圖》的詩句。這首詩表明了他在元朝實行民族歧視政策的年代里,不甘心受民族壓迫、不愿與統治者合作的政治態度和自己的抱負。
13.C[解析]顧愷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畫家,他的畫論主要論點有:傳神論,強調以形寫神,遷想妙得。
14.D[解析]重視和保護人的個性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對美
15.A[解析]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
應通過美術學習,使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并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寬容和尊重。故選A。
16.A[解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17.D[解析]略。
18.B[解析]現代課程觀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因素持續交互作用的報考的情境。課程由此變成一種報考的、生長性的“生態系統”和完整文化,這是課程觀念的重大變革。
19.A[解析]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的培養,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創造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
20.C[解析]略。
21.A[解析]略。
22.B[解析]“綜合·探索”領域是指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它分為三個層次:(1)融美術各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和“欣賞·評述”)為一體;(2)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綜合;(3)美術與現實社會相聯系。三個層次之間又有著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疊。
23.C[解析]《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造型·表現”領域是指運用多種媒材和手段,表達情感和思想,體驗造型樂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學習領域。造型是具有廣泛含義的概念,但在本學習領域中指運用描繪、雕塑、拓印、拼貼等手段和方法創作視覺形象的藝術創作活動。故本題選C。
24.C[解析]美術課堂常用的教學模式有:講授與訓練;臨摹與操練;感受與表現;課題與討論;欣賞與批評;課內向課外延伸。
25.B[解析]略。
26.A[解析]BCD三項都是新課標和素質教育所提倡的觀念。
真題推薦:2014上半年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 233網校真題解析班,全面分析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