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參考答案】
教師A只從概念上解釋了語言,準確地說,是解釋了人類的語言,并沒有與課文標題“大自然的語言”發生聯系。那么,“大自然的語言”究竟是什么意思?學生仍然理解不了。因此說,這樣的導人對學生理解課文并無幫助,甚至是浪費課堂上的時間。
教師B利用類比的方法將人類生活中的語言現象同課文的內容巧妙地聯系起來,使學生在閱讀時易于感知課文內容,把握重點。學生讀后就會明白大自然的語言原來指的是鳥語花香、草長鶯飛等自然現象;大自然的語言會向人們預報農時,幫助人們安排農作物區劃、選擇造林日期等,對農林業的發展具有廣泛的意義。
20.【參考答案】
(1)第①段,“含包”改為“含苞”;第④段,“無誨”改為“無悔”。
(2)病句:因而每一片,仿佛都能聽到它滿足的微笑聲。
修改:然而每一片,仿佛都能聽到它滿足的微笑聲。
21.【參考答案】
這篇文章的文筆還是比較優美的。但是字數不足,沒有挖掘出生命的內涵并提煉出人生的哲理是本文明顯的缺陷。
修改本文,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可用哲理性的語言,為全文定下一個感情基調,為下文情節前展開作鋪墊。其次,由于文章的內容比較單薄,可在敘述完曇花的生命經歷之后,圍繞“接受與付出”這個主題,再補充一個典型事例來論述觀點,從而提煉出富有思辨性的人生意蘊。
結尾部分要及時點題,語言要力求凝練生動。“文從改中出”,文章出現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或文不對題,觀點不明;或結構混亂;或內容不充實;或句子不通順……只有經過反復修改,文章才能成為作文中的精品。
真題推薦:2014上半年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 233網校真題解析班,全面分析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