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簡答練習題及答案16
1.簡述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規律。
(1)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沒有社會交往,就沒有社會道德。
(2)德育過程中的活動和交往的主要特點是,第一,具有引導性,目的性和組織性;第二,不脫離學生學習這一主導活動和主要交往對象的教師和學生;第三,具有科學性和有效性。
2.簡述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規律。
(1)德育過程既是社會道德內化為個體的思想品德的過程,又是個體品德外化為社會道德行為的過程。要實現這“兩化”必然伴隨著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爭。
(2)要實現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轉化,必須給受教育者創造良好的外因,還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內因),促使其積極接受外界的教育影響,形成新的道德品質。
(3)德育過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統一過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簡述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律。
(1)一個人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經歷一個反復的培養教育或矯正訓練的過程,特別是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需要長期反復培養、實踐的過程,是逐步提高的漸進過程。
(2)在德育過程中,教育者既要對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與變化,堅持長期抓反復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的反復性,注意抓反復。
4.我國中學德育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導向性原則;
(2)疏導原則;
(3)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4)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5.貫徹導向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標必須符合新時期的方針政策和總任務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現實性結合起來。
6.貫徹疏導原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講明道理,疏導思想;(2)因勢利導,循循善誘;(3)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7.在德育過程中怎樣貫徹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1)要統一學校內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統一社會各方面的教育影響;
(3)對學生進行德育要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
8.在德育過程中如何貫徹因材施教原則?
(1)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
(2)根據學生個人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3)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有計劃地進行教育。
9.德育的基本途徑有哪些?
(1)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2)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3)勞動;(4)共青團活動;(5)班主任工作。
10.什么是說服法,運用說服法的要求有哪些?
說服法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
要求有:(1)明確目的性;(2)富有知識性、趣味性;(3)注意時機;(4)以誠待人。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