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D 【解析】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規律的科學,其研究的對象是教育問題。教育問題是推動教育學發展的內在動力。
2.B 【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其著作《大教學論》中闡述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
3.B 【解析】英國教育家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話》開篇中提出了這樣一種論斷。
4.A 【解析】學校是培養人的專門機構,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都必須為教學服務。
5.C 【解析】終身教育是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過程教育,“活到老學到老”體現了現代教育終身性的特點。
6.C 【解析】學校績效是學校管理的目標尺度。
7.B 【解析】學校管理通過溝通這一基本的途徑進行,進而開展教學管理、協調和控制等相關活動。
8.A 【解析】題干引句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9.C 【解析】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動的核心、主題和靈魂。因為教育目的是人們在進行教育活動之前,在頭腦中預先觀念地存在的教育活動過程結束時要取得的結果,它指明教育要達到的標準或要求,說明辦教育為的是什么,培養人要達到什么樣的規格。它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10.D 【解析】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因素表現了教育的社會性功能。
11.C 【解析】根據題意,在課程中突出多樣化的實踐充分體現了直接經驗在課程中的地位。
12.A 【解析】中世紀的宗教神學和工業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的課程屬于學科課程。
13.A 【解析】教學活動是師生相互作用的教與學的過程,本質上是一種認識活動。
14.C 【解析】引入饅頭這一生活中的事物開展數學教學,闡釋“除數是小數的除法”這一觀念,充分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15.D 【解析】題干的表述符合疏導原則的含義。
16.D 【解析】這種做法體現了復式教學的特點。
17.A 【解析】羅杰斯提出了非指導性教學模式,倡導讓學生自發學習,以學生為本。
18.B 【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最早在其著作《大教學論》中闡述了班級授課制,認為一名老師可以同時教很多學生,這是班級授課制的優點。
19.A 【解析】題干引句體現的是一種相對評價,通過相對的比較尋找評價對象的相對位置。
20.C 【解析】從功能上分,中小學教育評價可以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二、多項選擇題
21.ABCDE【解析】學校文化包括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對學校功能和社會責任的理解、對個性的理解、對學習和工作的態度、對集體的看法等。五個選項都符合。
22.ACD 【解析】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互訪、家長會和家長委員會等。
23.ACDE 【解析】現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公共性和生產性、科學性、國際性、終身性和未來性。
24.BCDE 【解析】溝通對于學校來說有著信息傳遞、控制、激勵和情感交流等功能。
25.ABC 【解析】根據題意可知,正確答案為ABC。
26.ABCE 【解析】任聘教師的形式有招聘、續聘、解聘和辭聘。
27.ACE 【解析】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導向功能、調控功能和評價功能。
28.BDE 【解析】參觀教學法是一種觀摩性教學法,理論聯系實際,可以分為準備性參觀、并行性參觀和總結性參觀。
29.BDE 【解析】班級組織機構微觀建制的形式有直線式、職能式和直線職能式。
30.BCDE 【解析】咨詢活動的基本原則有積極關注和信任來訪學生、注重來訪學生的主動參與、充分支持和鼓勵來訪學生、嚴格為來訪學生保密。
三、名詞解釋
31.學校是一種古老的、廣泛存在的社會組織,它始于人類知識及其傳播的專門化要求,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是現代社會中最常見、最普遍的組織形式。
32.班級管理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帶領班級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實現教育目標的組織活動過程。
33.廣義的教育目的是指人們對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們希望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身心諸方面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或者產生怎樣的結果。狹義的教育目的是國家對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么樣人才的總的要求。
34.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組織適合德育對象品德成長的價值環境,促進他們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斷建構和提升的教育活動。
35.學制也稱學校教育制度,是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系統,它具體規定了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和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也許對你還有幫助的>>